三三、 商路(1 / 2)
五代兴唐最新章节!
晋阳王府和皇庄的部分纺织工坊已经开始投产,出产毛呢布。
利用水力的半机械化的工业作坊,使得几处庄园工坊里的生产效率提高了数十倍,特别是在纺纱织布方面,几处加起来只有四百多号人的纺织工坊出产,居然相当于晋地布匹生产的五分之一。李岌并不准备将自家纺织工坊里所出产的呢布,大量往晋阳或是河东一带销售。许多贫苦的人家正是靠着妇人们辛苦的劳作来挣到一些微薄的糊口钱。
工业品的倾销很快就会让这些贫困的妇人们断了生活来源。
富人们是永远不会怜悯穷人的,如果出现大面积的饥饿,则有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动荡。有的时候,生产效率低下,也是维护大家都有口饭吃的一种方式。
所以,李岌准备把自家工坊里大部分所出产的呢布都销售到草原上去。
在生产力水平还十分低下的古代,没有办法创造出普遍的富裕生活。一些在后世看似很赚钱的生意,在这个时代,只是富人们才能使用的奢侈品。就比如李岌在鼓捣出肥皀和香水之类的东西后,才发现销量远不如自己的想象。
连普通的富贵人家都舍不得用的香水,还会有多少人来买呢?
在这个年代,吃穿和打仗才是大事,其他的,先等吃饱了饭以后再说吧。
草原上落后的纺织水平,使得大部分游牧的部落甚至连织布都不会,只会用羊毛来擀毡子,大部分牧人们无论春夏秋冬都是一身的毡衣或是破烂的裘衣,能够穿得起绸子的,一定就是贵族,而且还是比较大的贵族。
在这个时代,棉花的种植还很少,主要的植物纤维来自于各类的亚麻。麻杆长得很高,人行走以麻地里,会隐没在枝杈纵横的麻林里。麻杆表面的麻皮,就是麻纤维的主要来源。将麻皮经过浸泡捶打之后,就能得到织造麻布所需的材料。在用稀硫酸处理过之后,捻出的麻线似乎比过去要柔软了一些。
北方人有时候会养些柞蚕,不过数量和规模都很小,并不能作为主要的工业原料。
在草原上,羊毛很便宜,牧人们根本没有养成剪羊毛的习惯,每年大部分的羊毛都会任其自然地脱落,随之消散在旷野之上。由于多余的羊毛在转场时不易运输,大部分也是留在了营地里沤成肥料,或者用来烧火。这是一种很不好的习惯,李继岌准备培养牧人们节俭的生活意识,让他们懂得虽然每年羊毛都会从羊身上又重新长出来,但是这种巨大的浪费还是很可耻的。
草原是做生意,其中的利润是非常巨大的,比如一双汉家精致的皮靴,拿到草原上,就能够换回两张牛皮或是两只羊回来。一匹马在草原上只值三、五两银子,而只要赶回汉地,就能卖到十五贯以上,好的战马,甚至能够卖出五十贯的高价。
只不过,在草原上做生意,风险也很大,搞不好就会被草原上时常出没的马匪或是部落抢劫,最后落得人财两空。能够在草原上做生意的商队,武力都很强大,至少一般的小部落是不敢打他们的主意。
李岌现在就需要组织这样的几支商队出来,他需要把自家庄园里所织出的呢布贩卖到草原上,然后再把换回的牲畜、皮毛或是羊毛等畜产品运送回来。
现在,用硫铁矿烧制“铁红”颜料的试验终于取得成功,在调制好颜料之后,原本灰白的毛呢坯布经过稀硫酸的漂白之后,被浸泡在了几个大染缸里。其后,又经过蒸煮固色,再次浸染,再漂洗干净后,工坊里所织出的毛呢坯布就变成了色彩亮丽的暗红呢布。
染色实验进行又进行过很多次,工坊的仓库里在积攒下了百十余匹染废的布匹后,终于是让整道的染色工艺和配方固定了下来。
郑裕在看到仓库里成摞的废布嘀咕了一句:“这些玩意要是能染成黑布就好了。”
问题是庄园现在只会煅烧出铁红来,至于“铁黑”颜料,还根本摸不着头绪。
要想试制出那玩意,好像是要先用烧碱处理一下原料……
可是烧碱是怎么造出来的?原理虽然知道,可是想要真正鼓捣出产品,还需要经过大量的试验和实践。
李家的先祖本就是突厥人,与北方的大多数草原部落的关系一直维系的很好,晋军一直以骑军闻名于天下,所依仗的,就是这些草原部落每年所提供的军马。只不过,虽然契丹部落的日益强大,原来一些臣服和依附于晋军的草原上鲜卑、突厥、祖卜、吐谷浑、羌、奚等部落,大部分又被契丹人所吞并,转而开始服从于契丹可汗的命令。
现在,契丹人的势力已经完全控制了滦河流域一带,对于晋北,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远在洛阳的李嗣源像是把李岌这位远在晋阳的皇太子忘掉了一般,正准备从两位皇子里挑选出一个来扶持成皇帝。他认为李岌在知道消息后应该会暴跳如雷,岂不知李岌现在最希望他能够把自己忘掉,好不受干扰地埋头发展。
筑堤修坝、开荒挖渠,再加上开办工坊,每一项都投入巨大。入秋以后,义武军节度使王德提供的十万缗资助再加上符彦卿他们从任圜手是弄来的六万缗银钱就已经花得差不多了。太原府秋粮的收获倒是不虞让手下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