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七、归葬(1 / 2)
五代兴唐最新章节!
李嗣源想看看李岌在信里说些什么,再作定夺。
只不过,他不识字,只能是先退朝,找人先把信念一遍,看看太子的说法,再商量应对的策略。
李岌现在就死活赖在晋阳,他们也没什么好的办法,总不能无故兴兵讨伐,那样就成了真的拥兵叛乱了。他还想借着李家的这面大旗,安定天下局面。
卢谐作为太子的使者,被无由杖责,后背和臀部被打得皮开肉绽,被李琪派了辆马车,命人送到了宫城外的驿馆,暂时养伤。
李嗣源本以为太子会在书信中指责他一番,谁知能篇都是客套的言辞,称其为武皇义子,自己一直视其为伯父,当成自己的嫡亲。并把李嗣源跟随两代晋王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的事迹大大夸赞了一番。还说此次兴教门之变,幸赖其威望,才能平定叛乱,稳定局势。还说自己在陈仓不幸坠马,加之变乱一起,惊惧莫名,落下了头疾,每日时常头痛欲裂,需要安心休养。洛阳国事,则尽数托付伯父监国处置。
其言辞恳切,真情流露,让李嗣源都有些动容。
书信的最后,李岌则提了两个要求:第一、惩处兴教门之变的罪魁祸首郭从谦,其二、欲将先帝骸骨护送回雁门祖父的建陵附近安葬。
太常卿孔循读罢太子的书信,却没有说话,只是看向李嗣源。
却听安重诲道:“太子狡诈,其言语不可轻信。”
“郭从谦乃是弑君首恶,当加以诛除,以表明监国心志。”崔协说道。
禁军从马直指挥使郭从谦发动兴教门之变,李嗣源进入京师后,并没有加以处置,仍然任原来的旧职。只不过他手下有数百亲军,倒不好直接动手,否则又会在洛阳城里惹出一通乱子出来。
李嗣源看向安重诲:“这事你去处理。”
“那朱守殷本是先帝侍读,自幼跟随先帝长大,领禁军都指挥使,而兴教门之变,却坐视不救,可谓鼠首两端,不可信任。”安重诲又说道。
这朱守殷从小跟着李存勖伴读,深得信赖,为禁军蕃汉马步指挥使,掌握着禁军大权。可是兴教门之变,城内大乱,李存勖派人去召驻扎在宣仁门外的禁军入宫护驾,但是朱守殷却拒不奉诏,反而径自引兵开拔,躲到了北邙山里的密林里。
这才迫使李存勖无奈亲自带着身边的侍卫平叛,最终被流矢所伤。
关键时刻,这位亲信的叛变也是李存勖身死的一个主要原因。
李嗣源用手指轻叩桌面,呻吟道:“朱守殷手上尚有数千兵马,不好轻动,令其暂据荥阳,仍为禁军指挥使。另外,太子欲将先帝归葬雁门,这事如何?”
礼部尚书李琪谏阻道:“不可,若先帝归葬,太子用嗣子柩前即位大礼,可谓名正言顺当上皇帝。当寻一处风水之地,把先帝葬于京师。”
李嗣源听了认为他说的很有道理,于是对李琪说道:“你去通报卢谐,另外安排先帝归葬事宜,我看洛北邙山就很合适。”
过了两日,李嗣源就率百官身穿丧服,葬先帝李存勖于京北邙山雍陵,上庙号庄宗。只不过并不改年号,仍然延用庄宗同光纪年。
这卢谐出使洛都,迎归先帝遗骨一事并没有办成,在安葬了庄宗之后,只得悻悻返回晋阳。而且身上的伤势未愈,只得一路上趴在马车里,在嘴里把李嗣源家里的祖宗们挨个问候了好几遍。
远在晋阳的太子李岌,闻报先帝归葬的消息,也率领晋阳百官,出了晋阳,到南郊遥遥祭奠一番,也算是尽了人子的孝道。
一代豪杰李存勖就这么草草地埋进了历史的尘埃里……
在原本的历史里,晋王李克用一脉子孙,在李嗣源称帝前,除了李存美因患有风疾,得以幸存外,俱被李嗣源手下安重诲、霍彦威等人斩杀殆尽,为李嗣源称帝扫清了障碍。而现在,由于李岌逃归晋阳,这样做已经意义不大。
除了通王李存确、雅王李存纪被安重诲、霍彦威两人搜捕杀害后,倒也没有再刻意去搜捕李存勖仍然幸存逃匿民间的几位皇子。
却说兴教门之变,宫中大乱,刘皇后只顾自己逃命,把宫中自己亲生的几个皇子弃之不顾。次子继潼幸好与幼子继峣幸好被宦官保着逃到了继峣生母元行钦府上,在元行钦家丁的护卫下逃出洛阳。
另有皇子继嵩、继嶦被内侍赵忠、向晖两人保着,逃出宫城,藏于乳母家中,整日里提心吊胆。
李嗣源入洛之后,一面平定叛乱,一面派人大肆捕杀李存勖所宠信的宦官和伶官,赵忠、向晖两个也不敢出面,只能每日里使人在城里打探消息。
等到过了两月,听到先帝归葬的消息,赵忠、向晖两人算是松了一口气,这才雇了一辆驴车,保着两位皇子潜入洛阳,准备逃归晋阳。不料驴车走到孟津,却被一帮盗贼拦住,那向晖刚分辨几句,却被贼人一刀砍翻在地。那赵忠也是拼死护主,与贼人搏斗,也是被一枪刺死。
两位皇子躲在驴车里,看到向晖、赵忠二人相继而死,正吓得瑟瑟发抖,不知生死如何。
也是命不该绝,这时北邙山的大道上突然出现一小队骑兵,那些盗贼见到官军出现,顿时一哄而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