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9 章(2 / 3)
事,强迫不得,苏县令对此也无可奈何,毕竟比起这俩,他更忙。
每个拥有雄心壮志的皇帝,都在试图以一己之力改变国内的弊端,将其打造成自己理想中的模样,苏县令自然也是如此。
可理想之所以是理想,就是因为它难以被实现。
苏县令上位后,便试图大刀阔斧的改革,在他看来,这是不会受到阻挠的,因为朝堂上都是曾并肩作战过的人。
然而事实却出乎意料,明明政策都是利于民的,却反而遭到了大部分朝臣的官员,如此僵持了一个月,民间传出的流言,也多是以反对为主。
可明明他做的都是利于民,利在千秋的事。
百姓看不懂,难道朝臣也看不懂吗?
苏县令不理解,于是他又去找窝在国师府当咸鱼的唐誉了。
唐誉用茶水在桌上写下一个字──利。
对大部分民智未开的百姓来说,哪怕苏县令把政策的好处都碾碎了告诉他们,他们也更看重眼前的利益,而非惠及子子孙孙虚无缥缈的未来,而对朝臣来说,这其中则是涉及到了很多利益。
哪怕他们曾满腔热血,可大部分的朝臣,背后都是有或大或小的家族在的,他们难道不知道这些政策的好处吗?不是的,只是不执行这种政策,对他们来说更有利而已。
人心易变,曾经万众一心的战友,在未来却未必是同一个阵营的。
而对大部分皇帝来说,对此也必须做出妥协来,这很正常,真正的理想国,是基本实现不了的,除非这个国家是帝王的一言堂。
苏县令并不是一个霸道的君主,他很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某些时候还显得过于仁善,不过有些时候,他又显得过于固执,周旋、拉拢、打压……无论是用何种方法,他都坚持将自己的政策贯彻下去。
这自然便导致,他原本的好名声有了变化。
苏县令并不在意这一点,就这么兢兢业业干到了老,上行下效,培养出的皇帝也是如此,于是第三任皇帝刚上任,苦不堪言的朝臣便选择了另奉他主。
苏县令是个名副其实的好人,不夸张的说,称他为圣人也不为过,可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圣人,他可以在当上皇帝后依旧一餐只有两道菜,衣服有补丁了补补接着穿,皇宫倒塌了也不去修,所有的银钱都选择了惠及百姓,可对大部分人来说,他们当官为的是名是利,而不是过得像个苦行僧。
第三任傀儡皇帝没活多久便死了,第四任是个隐忍的,费尽心力夺得了皇位,但他吸取了教训,不再贯彻苏县令的政令,毕竟谁不喜欢华服美衣,美人名器?
在第四任死后,第五任更是奢侈成性,导致第六任帝王继位时国库穷得老鼠都不光顾,一辈子都在兢兢业业充实国库,结果第七任带兵打仗给挥霍光了,不仅如此,因为征兵劳民伤财的缘故,被敌人偷袭了也无法做到及时抵挡,第八任苦苦坚持了十几年,最终还是国破家亡。
此后又是数代王朝更迭,迎来了工业革命,再之后人口压力下,众人选择了开发星系,有了数个子星。
到了这时,大部分工作都被机器人所取代,按理来说,人应该都能吃饱穿暖过得舒舒服服了,事实却并非如此。
唐誉随手扔了串葡萄到嘴里:“先生觉得怎么样?”
“阿弥陀佛。”苏县令眉目慈悲,“多谢道友渡我。”
唐誉说:“我只是帮了个小忙罢了。”
唐誉遇上苏县令所发生的一切,其实都是幻象,苏县令怨气滔天,不肯离开,却又死守着一丝希望,希望自己治下的百姓能做出不同的抉择来,于是一遍遍重复着生前的景象,可所有人的行为模式都是有迹可循的,再来几百遍,结果也是差不多的。
而只有像唐誉这样的外来者,才有可能改变。
未曾开智的百姓,永远都看不懂这些阴谋诡计,唐誉觉得,这不能怪他们,但苏县令有怨,这也不难理解,双方都不是极恶之人,可仇怨也不是能化解得了的。
唐誉觉得自己也不是居委会,便干脆将苏县令带上了另一条路。
时间轮转,无论是古代现代还是星际,人性就是这样,有善有恶,有好有坏,平常道德有瑕疵之人,关键时刻也能成为英雄,平常一直都是好人的存在,也有可能在关键时刻选择对‘恶’视而不见,苏县令亲眼见证了这些,原本沉湎于过去仇恨的大脑,也逐渐变得清明。
要唐誉说,这纯粹就是修佛惹的祸。
佛修走得都是扬善避恶的路,可人生来就有两面性,一味压制总有爆发的一天,苏县令由百姓滋生的怨恨,与其说是因为当时的经历,倒不如说那只是一个导-火-索。
简而言之就是,这位没囚好心中的负-面情绪,入魔了。
哪怕是发下弘愿的地藏,也依然有心魔存在,毕竟地狱不空,誓不成佛这个誓言太大了,且他度化的速度,甚至都跟不上恶人滋生的速度,这种情况下,地藏心态不崩都难。
哪怕是境界高深的大佛,偶尔也会产生这样的质疑──这样的人,真的值得他们出手相救吗?
不过这跟唐誉没什么关系,他只是神游诸天万界旅游的而已,也管不了别人信念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