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16 章(2 / 3)

加入书签

饼掰碎喂给宗武,心底滋味难言。

转首去望杜甫,却见其满目视线皆胶于妻儿身上。

怔忡一瞬,默然扭开目光。

“幸而今日遇见一位好心人,赶着牛车,怜我们母子遭遇,将我们送来此地,原以为能有些吃食,孰料......境况依旧。”

偃娘说着,轻拍了拍宗文后背:“省着些,莫吃光了,留些路上再吃。”

“吃光罢,再放下去也要坏的。”林无求道。

“是啊,让他们吃罢,”杜甫心中涌起深深爱怜,“你也再吃些,明日还要赶路,须得补足体力。”

向宗文道,“给阿娘拿一块。”

宗文依言而行,递了张烧饼予母亲:“阿娘,你吃。”

林无求悄然起身,择了一远些的位置坐下,自动避开此情此景。

“阿娘不饿,你们吃便是。”

“吃罢,”杜甫劝慰,“几日奔波,最辛苦的当是你才对。”

偃娘摇首,问:“你呢,你的脚伤如何?还作痛么?”

杜甫叹道:“多亏无求一路照顾,初时尚不能下地,稍牵扯即疼痛难忍,至今已能勉强行走,虽有痛感,亦可忍受。”

“无求……她真是个好孩子。”偃娘柔怅道。

杜甫称是。

两人回头循望,却发现某“好孩子”不知何时坐远了,离他们一截距离,正倚着墙根揪草。

“......这一路我听人议论,说圣人弃了长安,带着宰相与贵妃连夜遁逃,不知是真是假?”偃娘又道。

杜甫眉宇难掩失望:“我亦有此耳闻,料应是真。”

“一国之君置社稷于不顾,弃子民于胡贼兵刃之下,无怪那胡儿能驰骋中原,杀我大唐子民。”

愤懑之下,纵偃娘一时有胆气责骂君王,也深陷一隅之地,为不见希望的明日愁苦,“子美,今后我们怎生是好?”

“为今之计,惟先往鄜州,那处距战火较远,当暂为安全。”

“孩子年幼,连日不停地赶路,大人亦吃不消,孩子如何能够承受。”偃娘最担心的仍是子女,“不过,若非宗文他们行走不快,也无法在此遇见你们,这样想来,亦非全然坏事。”

她笑了笑,苦中作乐。

这一语提醒了杜甫,是啊,大人尚无法整日行走,那么林无求……

她牵马走了整整四日,一路未歇,问她,便言不觉疲累。

杜甫一时心怀滞塞,好像自己忽略了极为重要的东西,转身找寻那道影子,见少女环抱双膝,裹一件灰扑扑的襦衣,蜷缩于墙角。

瘦弱纤细的身影与周遭人群分隔开,仿佛天地间一株摇摇欲折的孤草。

风尘碌碌的面容上,惟一双隽永深邃的瞳眸定定睁亮,眼里似有安静的火焰燃烧。

*

翌日,会合后的一家连同林无求继续踏上逃难之路。

更往北去,沿途多为山道,山野里荒凉萧疏,阒无人烟,惟有参差鸟吟伴随。白日尚且无碍,到了夜晚,山间传来一声接一声的狼嚎,宗武不明白那是甚么声音,询问母亲。

偃娘将他搂在怀里:“没甚么,睡罢。”

与杜甫相顾凝视,皆在对方眼底看见惧色。

林无求平生头一遭闻见狼嚎,裹紧衣裳蜷抱住身子,纵知自己不会有恙,亦毛骨悚然,内心发怵。

此后接连数日,雷雨时断时续,道路泥泞而湿滑,一行人互相牵扶,攀抓两旁树木前进,行得艰难万分。事先无雨具准备,衣衫湿透,贴在身上寒意阵阵,有时整日行不了几里地,饿了采摘野果充饥,累了便憩于树荫下。

夜里凤儿饿得不住啼哭,杜甫将她抱在膝间,安慰半晌不起效果,宗文从树上摘了李子,想捧予妹妹吃,那李子却苦涩不堪,难以下咽。

好容易哄得女儿睡着,杜甫与偃娘也已精神倦怠之至,昏然倚树,不消片刻便坠入沉眠。

月至中天,一片黢黑里,宗武拽了拽母亲衣袖:“阿娘,我想小解。”

偃娘疲倦得睁不开眼,迷蒙中闻幼子声音,头歪过来,唇齿不清地应:“去一旁......就在近处,莫走远了......”

宗武爬起身,迈开短腿走掉。

阴冷的夜风缠绕肌肤,须臾,偃娘蓦地自沉睡中惊醒,提声呼唤:“宗武,宗武!”

左右找不见幺子,却把周遭熟睡的人吵醒。

杜甫问她何事,偃娘焦灼而悔不自已,将幼子去附近小解半晌未归之事相告。

林无求睡得迷迷瞪瞪,挣扎起身,只觉头脑一阵眩晕,眼前伸手不见五指,杜甫与偃娘已然在朝四处找寻。

弄清发生何事,她拍打双颊迫使自己清醒,打起精神加入寻找行列。

“骥子——骥子——”

畏惧招来虎狼,不敢喊得大声,只敢拖长音调让声飘荡开。

林无求踩着坑洼泥泞的草地,两眼一抹黑,几听不到周遭其余人的呼声时,前方不远处传来儿童隐约的啜泣。

“......骥子?”林无求摸索着迈向那处,迎着幽暗月光,见幼小的轮廓一颤一颤,浑身发抖。

她于是笑道:“好啦,不哭,咱们回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