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冥冥之中(2 / 3)

加入书签

来是另有所图!”

“什么都瞒不过爹!”

“没门,想都别想!”

“爹,别那么小气嘛!”

“爹想过了,既然你们喜欢江南,那我就给你们置一个家吧!”于是玉老爷道。

“济和说了,不在江南,我们要回去,回他的家乡去!”无忧说。

“……那往后离得远了,家里怎么照顾你呢?”

“他心里有孩儿,不会让孩儿受苦的。即便要受,孩儿也不在乎!”

“……真是女大不中留!”

“爹……只是孩儿以后不能照顾爹娘,心里着实愧疚!”

“忧儿啊,只要你好,你们好,爹娘便高兴了!”

“谢谢爹,能做爹娘的孩子,孩儿真的很幸福!

“……爹,那您对他满意吗?”

“我看这孩子,倒也是个知书达理、沉稳有度之人!”

“是的,他可优秀呢!”

“哦,那他在城里都做些什么呀?”

“每天去地里学习呢,可仔细了。说是要将那稻子的植法好好学透,然后带回去传给乡亲们!”

“嗯,好!”

“爹,那我去找他了!”

“去吧!”

入夜,玉夫人在自己的首饰箱子里,一件件选着。

“夫人,这每一件,可都是你的宝贝啊……”玉老爷见状道。

“老爷做的,当然是最好的!”玉夫人柔声应道。

“怎么,你竟如此中意那孩子?”那人有些惊讶。

“是啊,老爷,”玉夫人笑道,“妾身也觉得奇怪,这一见到他,心里竟欢喜得很!”

“你这是爱屋及乌!”

“老爷……”

“不过这丫头,还挺会选的,这孩子不错!”

“老爷,那您看咱们要不要给亲家备些礼物呢?”

“该备就备吧,礼数周整,忧儿以后的日子也会好些!”

“妾身也是这般想的,多谢老爷!”

“嗯。”

玉夫人嘴角含笑,轻轻合上了箱子。

地里,济和身着农人的装束,跟着书礼等人,游走在稻群间。

“济和,日头大了,到棚子里避避吧!”书礼道。

“好的,刘大哥!”

早晨,天刚亮明,他便在桌上将手记认真抄录起来,无忧则一旁作伴。

“济和,歇一会儿吧!”她倒上茶水。

“好!”济和应道。

“是不是很难学?”

“不是,只是要记的周详,不能有纰漏!”他笑了起来。

“嗯。爹听说你在学习,心里特别高兴!”

“……是吗?无忧,你家人真好!”

“是的。”

“……以后和我在一起,若要吃苦,受委屈,你怕不怕?”他握过她的手,

“不怕!”

“……放心吧,我会好好照顾你的!”

“我知道!”

“世宽要去多久?”

“听爹说要四五个月!”

“噢!”

此时,世宽和阿丑已跟着载货的马车,往西北行去。

“少爷,您看!”远远地,阿丑指着前方两个“人形”言道。

“健一,进宝!”走得近了,他惊愕道。

“怎么,不要我们去?”健一笑道。他已换上了伙计暗旧的布衣,可脸还是白净净的。

“也不跟我商量一下!”那人责怪起来。

“哈哈,”进宝道,“世宽,反正跟你商量你也不同意,我们便懒得讲了!”

“可这一路得去好久,可能还不太平!”

“所以我们才要去呀,你放心,我们会照顾自己的!”

“……”

“世宽,我跟进宝还商量过了,既是帮你送药,那你可得管吃管喝,还要最好的!”

“……无赖!”

阳光明亮,却远不及他们那般耀眼。

此时,以金武术为首的南下大军已势如破竹,向应天逼近。

“皇上,当下若退到临安,金兵必会穷志不舍,那临安必危亦!”朝堂上,李纲躬首言道。

“那你说如何是好?”皇帝冷面,“就这么点兵士,还能抵挡金国的十万铁骑?”

“老臣以为,皇上可先行前往临安,而应天,必须死守到底!”李钢说。

“可将他们留在这儿,不也是送死吗?”

“皇上……”

“不必说了,朕心已决,退往临安!”

回到宫里,皇帝忿忿地饮了一口茶,心中甚是不悦。

“皇上,秦大人来了!”内监报道。

“让他进来吧!”

过了一会儿,秦大人便来到御书房中。

“会之,当下的情势你应该清楚了吧!”礼毕后,皇帝言道。

“臣明白!”秦大人礼道。

“那你有何看法?”

“李丞相主战,也无可厚非,但敌众我寡,咱们终不是对手,所以臣以为,当下不如退到江南,和岳家军整合,固守临安!”秦大人道。

“朕也是这样想的,可李纲认为不战而退,会令军心动荡,失了朝廷威严,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