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一模(1 / 2)

加入书签

“一模考试大家务必重视起来,经验而谈,这是和中考最接近的考试。”

这样的话变着法的出现在每一节课上,所有老师都传达着这样一个意思:一模的成绩,基本就是最后的成绩。

但大多都是一带而过,不会给学生下一个定型概念。等到一模过去,安慰的话语会反复提及,老师们又会告知学生,一模并非决定力量,相信中考。

一模,二模,三模……

这种不大不小的考试里又夹杂着数不清的小考,周一考数学,周三考语文,周五考英语,周六考小科……

考试,考试,考试,考试,考试,考试,考试……

我们是学生,这就是学生。

这一段快节奏的时间里,在短短几个月里,传卷成为肌肉记忆。向前伸,接卷,大拇指和食指稍稍使劲,摩擦下试卷一角,拿到试卷;向后伸,胳膊一抻,力道一轻,交接完成。

活动活动筋骨,写下学号,姓名,班级。

开始考试!

然后呢。

考试结束!

至于揭榜那天小苏大人思考的问题,也没有更多的时间思索了。

这次并没有脱口而出“算了吧”,而是先搁置一下。

学业为主,现在正是行军打仗的关键之时。

哪来的时间思考风花雪月的少女情怀呢?

在少年们伏案日日夜夜里,一模就像解放的第一道曙光。

照下来,便可仰天大呼一口气。

苏逸嘉不讲究考前的养精蓄锐,三个小时的时间足够她再过一遍知识点,再记一点,多背一遍,考试的时候就能少犹豫一刻半刻。

争分夺秒,不是只有考场上的奋笔疾书,而是日常里的笔耕不辍。

灯还是圆圆的那盏灯,月亮还是亮亮的那盘月。

用手抚平书页上的褶皱,使劲一压书脊方便摊开。时针走到十点,苏逸嘉开始温习诗歌。

“多歧路,今安在?”

“在在在。”

“相书何处达?”

“顺丰送到家。”

“人生自古谁无死?”

“生前不必多睡,死后不必长眠。”

顺完诗句,苏逸嘉把冷落许久的物理拿出来学了些。

翻开书本目录,看着目录在演草纸上手写一些知识点,边回忆边随笔写下。物理大题公式早就抄好在目录上,复习时只需要列好考点大纲,一一把公式填充进去。最后一口气写完,再比这目录对。

一遍下来,框架就明晰了。

这是苏逸嘉高中时候学会的方法,屡试不爽。

不管学生们是否欢迎一模,一模还是来了。

第一场——语文

14年苏城的一模语文作文题目是——勇气

若是14岁的小苏同学此时此刻正坐在考场,时间过去一个小时,剩余的时间足够她完成这篇命题作文,为这次一模划上一个好的引号。

14岁的小苏同学,一身轻快,尚在路上,写作文就先审题,确定立意就套文集,以她熟练的应试技巧,一定是手拿把掐的。

但不巧的是,现在需要完成考试的是小苏大人,18岁的颇有些沧桑世故的苏逸嘉。

心在考场,思绪在游荡。

凡是能让她“触景生情”的事物(比如一篇作文),都能轻松拉她进入贤者时间。

文思里,时光重溯的苏逸嘉如何自处?

一觉醒来,从那个中午到今天,几个月的时间,她已经走到一模了。

本本分分规规矩矩的走着又老又新的路,陪着又熟悉又陌生的朋友,追着赶着自己少年时期认定的榜样,一路上花花草草鸟语花香,从树木不生嫩芽,到现在街道旁郁郁葱葱的香樟树。

什么都不一样了,又什么都一成不变。

苏逸嘉还是那个苏逸嘉。

多读了几年书,再走一遍应试路轻车熟路。她甚至不用比之前努力,就可以凭借后人之机会考取更高的分数。

那又有什么意义?

考场里,左数第三列第四排的女生放下了笔。

事实上,重新上路需要勇气,重走老路亦是。

你明知这条千万人走过的路遍布脚印,你仍要前往。

哪怕一路的每一个引路牌上写的字你烂熟于心。

升学,就业,结婚,生子。

无论你怎么走,都要途径这几个路口,拿着985就业和拿着211就业确实有区别。但是学霸和学渣分别结婚,关起门来都是一地鸡毛。

幸福与否不在乎一百分和五十九。

苏逸嘉一直认为令自己感到无能为力的是中考,因为英语的偏差导致和实验失之交臂。

但她错了。

一直让她感到迷茫未来,也不是因为她选错了专业。

一切的一切都要回到最初,所有人的人生都没有分歧的岔路口。

而那个直立的引路牌,在苏逸嘉的人生里,叫做数学定理。

“所以,勇气是失败后的重振旗鼓,是虽千万人,吾往也。”

“叮铃铃”

“考试结束,最后一排的同学收起答题卡,小号在上,大号在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