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十一章 一针见血(1 / 3)

加入书签

上回说到楚云岚成功攻略了凤栖梧,二人结为知己好友,情敌-1,接下来还要提高丰兰息一干心腹的好感度,钟离自是不用说,最难的还是任如松,楚云岚托着腮,明日丰兰息朝会后将只身前往冀州马王堡,倒是个机会。

翌日,楚云岚算着时间,轻车熟路地潜入丰兰息府邸,在屋顶恰好听到雍王与丰兰息的对话,“这些年孤忙于政事,有些忽略了你,不过还好,你虽然身子骨像你娘,有些先天不足,可在才智方面,你还是像孤的多些。”

丰兰息一改往日的精气神,语带虚弱,“谢父王谬赞。”

“今日在朝堂上你所说的那些,的确有些道理,但你可知,当年大东建国、分封六州,便与你所说的相似,而后的结果你也看到了,六州强,帝室弱,这你如何解析啊?”

“儿臣此法并非和大东如出一辙,大东之危,核心乃是分权,六州各治,帝室命令难以通达各州,才会造成如今的局面,儿臣所想恰恰相反,是想将权力集中在父王手中,看似是让各城练兵,实则父王可以趁此机会派自己的人前往,不仅不会分权,还可以将各城兵权趁机掌握,天下以王令而动,另商道虽末,但实际上仍是一切之根本,让商人入军备,而军备由国控,驭人出力,而利归王室。”丰兰息将自己的想法娓娓道来。

雍王显然是中意的,“帝王之术乃父子相传,不为外人道,其实孤并没有责怪你的意思,只是对那帮老臣而言,你的那番话似乎是过于凌厉了些,孤骂你,实则是保全你。”

“儿臣明白。”

“好好养病,等你痊愈之后,孤对你有大用。”

楚云岚斜坐在屋顶上,单以外人的角度看,此时的雍王对丰兰息还是认可的,说明还有救,眼看雍王走远了,她才从屋顶跳下来,转进屋内,“楚某又不请自来了,还望殿下莫要怪罪。”

隐在屏风后的任如松父子三人也走了出来,任如松对楚云岚的来去自如有些不悦,于是面色不善道:“楚姑娘三番两次地闯入二殿下府中,是将这里当做自家的后花园吗?”

“老师,不得无礼,以楚姑娘的能为,即便是帝室皇宫,楚姑娘想进也是易如反掌,何况是我的府邸。”丰兰息制止了任如松的问责,“恰好我也想听听,楚姑娘对我方才所解析之言有何看法。”

任如松简直以为自己听错了,不过是一名江湖女子,能有什么看法,任如松秉着看笑话的态度落座。

楚云岚自然看出任如松的轻视,她却并不急着发表看法,只是询问道:“方才听殿下提到各城练兵,可是打算休养生息,暂作壁上观?”

“正是,姑娘以为如何?”

“我认为此举甚善,另外,”楚云岚顿了顿,继续道,“我还有一些补充。”

“愿闻其详。”

“既然殿下要在各城练兵,那我且问殿下,这兵从何来?”

“自然是从各城百姓中征召,楚姑娘连这都不知,还要请教殿下吗?”任如松见缝插针地找茬。

楚云岚浑不在意,“如今六州平衡,百姓愿意投军,毕竟能领一份军饷,可一旦战火燃起,又有谁愿意把自己的家人送上战场流血呢?”

“乱世纷争时,流血是必不可免的,更何况,朝廷也会分发抚恤金。”任如松并不觉得这有什么值得探讨的,即便是他自己,也早做了为殿下牺牲性命的准备。

“任都督此言差矣,任都督不妨听楚某把话说完,”楚云岚打断了任如松想反驳的动作,任如松虽然心下不满,还是依言停了动作,楚云岚这才接着说道:“我在来雍京的路上,曾与殿下说过得民心者得天下,相信殿下应还记得。”

丰兰息点头,“言犹在耳。”

“既然要得民心,那征兵之事便不可草率,殿下定然想到了颁布一系列利民政策,例如减免赋税,”楚云岚捕捉到了丰兰息的一丝表情变化,“这的确是非常实用的政策,我呢,有些其他的想法。首先,要让百姓的生活和乐美满,让他们对雍州有归属感,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以后有时间详谈。眼下在征兵时就不可用强制手段,可以颁布一系列条令,例如每过一段时间可以申请探亲;入军超过多少年可以选择退兵还乡;如果有人受伤或是不幸牺牲了,要善待其家人,有条件还可以建一处僻静之地,用来收留这些痛失亲儿的人,将士们可以不定期去探望照顾战友的家人。其次,粮草也是不可或缺的,可以从百姓中征收,但那些家中有参军的,应当酌情免去,还应按照每户人家的生产力,制定不同的征收数目,当然,这也会引起某些富商大户的不满。另外,严明军纪自是不用多说,士兵要与百姓秋毫无犯,遇到水患之类的灾祸,更要军民同心协力;无战火时,还可在军营附近开垦种植,自我补给。除了练兵之外,更重要的是练将,正所谓千军易得,良将难求。以上便是我的一些建议,想到哪儿说到哪儿,殿下随便听听。”不等丰兰息有所反应,楚云岚笑道:“不过,目前这些建议对殿下而言,皆不可为。”

“这些建议听上去都很有道理,楚姑娘为何说不可为呢?”任穿雨是个直肠子,不明白的地方随口就问了。

身旁的任穿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