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6 精神分裂,多重人格(2 / 3)
些人,是潜意识里为了逃避目前生活的困境,才会增生出多重人格,比如逃避打官司,逃避生活和工作中承受的严重压力,逃避生离死别等等。此外,先天的遗传因素也会多多少少参与其中。
然而并不是以上这些因素一定会导致多重人格障碍。有研究表明:只有在生物学和心理上对焦虑情感比较脆弱的人,才有患上这些障碍的风险,而有些人,即使承受了最严重的精神创伤,也是不为所动的。
医生建议:
无论是上述的哪种情况,都需要到正规专业医院进行及时检查治疗,避免耽误病情,从而影响到您的生活质量!
什么是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是一种精神疾病。它是指人格特征显著偏离正常,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这种模式显著偏离特定文化背景和一般认知方式(尤其是在待人接物方面),明显影响职业和社会功能,造成对社会环境的适应不良,甚至对整个社会带来不良影响,病人为此感到痛苦或者令别人感到痛苦。人格障碍常始于童年或青少年,并长期持续发展到成年或终生。
人格障碍常见吗?
国外研究数据显示人格障碍总患病率在6%-9%。人格障碍患者常涉及法律问题,国外数据显示涉及法律问题、犯罪等司法案件的人群中,60%是有人格障碍的;国内小样本数据显示:监狱里至少有10%的罪犯患有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的患者通常不会主动要求治疗、甚至拒绝治疗,只有当他们遇到情绪、法律或家庭、社会问题时才被关注到,这也是其识别率低、临床诊断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患者可以同时患有一种或多种人格障碍。
十种人格障碍类型
1.偏执型人格障碍
这一类群体经常出现偏激且固执的想法,猜疑、不信任他人,常认为周围人的行为和动机不怀好意。TA们会过分警觉,心胸狭窄、报复心强、极易记仇,很难进行自我否认,他们认定的事情就觉得是真理,当他们决定做一件事情时是任何人都不能挑战和改变的,常有与现实环境不相称的好斗及顽固的维护个人权利行为,如在公共场合闹事耍泼、在网络上发表偏激言论等。病态的多疑及偏执行为造成人际关系紧张,让身边人变得谨小慎微、对其敬而远之。用一句话概括偏执型人格障碍的特点:总有刁民想害朕!
2.分裂样人格障碍
这类人群缺乏和他人建立关系的能力和愿望,情绪冷淡,对批评、建议和表扬无动于衷,对人际交往也毫无兴趣,不会通过参加外部活动去获得愉快体验。TA们没有亲密的朋友,喜欢独来独往,通常做些孤独的职业、过着寂寞的生活,很难适应现代社会的节奏。高中语文课本中《装在套子里的人》讲的就是这一类型的人格障碍。
3.分裂型人格障碍
该群体给人的感觉是格格不入的,TA们有着不同寻常的古怪思想信念和知觉体验,有类似于这种轻度的幻觉妄想,如称自己是“天选之人”、可以“通灵”等。TA们认为一些巧合或者偶然事件对自己有着特殊意义。这类人很少表达个人情感,社交和人际关系缺失导致他们很难拥有亲密的朋友。这类型的人格障碍可以理解为“弱化版精神分裂症”。
4.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这种人格障碍常无视道德伦理和法律制度,对人冷酷无情,易怒且具有很强的攻击性,行事冲动,非常习惯于欺骗和操控他人,毫不顾及自己、他人安危去做一些危险的事情。在伤害和虐待他人后不知悔改,更不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为此,该类型人格障碍“不在监狱就在去监狱的路上”。
5.边缘型人格障碍
主要表现为糟糕的情绪管理、跨越性的情绪波动,上一秒天堂下一秒地狱。TA们难以忍受孤独,却因为不合时宜的愤怒和冲动吓跑爱人、亲人、朋友。这类人对于人际关系的想法是跳跃式的,昨天的TA可能还认为你是灵魂伴侣,今天就可能就觉得你们彻底玩完;这种转变是瞬间的、令人摸不着头脑的。这种多变的情绪不仅出现在人际交往中,它还会出现在对自我的认知中,游荡在爱恨之间无法自拔,严重的话会出现自伤自杀。这种人格容易出现抑郁、酒精与药物方面问题,也容易卷入到法律层面的问题当中。用几年前的网络流行语“No zuo no die”来描述边缘型人格障碍,可谓一针见血!
6.表演型人格障碍
又名癔症型人格障碍。这类人群极度渴望得到关注,因为TA们价值的体现取决于他人的认可或关注,所以TA们会表现出一些戏剧性的行为,吸引别人的注意。生活就是舞台,而TA们就是这场戏剧的主角,其他人都是观众,表演欲爆棚的TA们会使用夸张的情绪表演试图吸引他人的注意,如果自己不是人群中的焦点,就感到不舒服、情绪不稳定。TA们的座右大概就是“宇宙的尽头不是铁岭,是我”。
7.自恋型人格障碍
顾名思义,这类人群内心充斥着优越感和浮夸感,认为自己没有任何缺点,喜欢指使他人、要其他人为自己服务。如果你伤害到TA的自尊,TA就会与你为敌,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