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传说中的神医(1 / 2)

加入书签

贞观十年,正月。  长安,大安坊,北坊门外。  一身便装的李世民和魏征远远的下了车,徒步到北坊门外。  护卫们同样是便装,三三两两的远远坠在后头,不敢上前。  “陛下,到了。”魏征说道。  “不是说好了吗?要叫……李公。”李世民小声提醒魏征。  “是了,李公。”魏征微笑着答应。  “朕……真的是这?”李世民颇有些疑惑的看着大安坊的坊门:“这大安坊,再往南可就出了长安城了。”  魏征点头:“没错,家里人打听的很清楚,神医的医馆就在大安坊十字街南。”  大安坊位于长安县第一街上,是长安城最南面的坊之一。  这里原本是长安人烟最稀少,也是最偏僻荒凉的坊之一。  住在这坊里的,都是最底层的百姓,还有不少流民饥民。  别说达官显贵了,就是稍微有些家底的商人,也不愿意在这样的坊定居。  可是,李世民要找的人,偏偏就在这长安最偏僻,也最不繁华的坊里。  希望这神医真的有魏征说的那么神。  今日李世民微服出宫前往魏征府,原本是商讨有关太子李承乾的事。  君臣二人商讨完。  魏征提及近来长安出现一名神医,医术高明,救人无数,甚至很多医师都断定没救的病人,也被这神医救回命来。  李世民近来最烦心的莫过于长孙皇后的病。  皇后病情日渐加重,尚药局进上来的药,皇后吃了病情一点不见起色。  李世民便命人在民间寻找名医。  魏征受长孙皇后恩惠颇多,对寻访名医之事十分上心。  魏征的想法是,如果皇帝同意民间医师可以为皇后看病,他就亲自上门验证神医是否真的那么神。  魏征是方正君子,从来不逢迎媚君,既然魏征都说神医医术如神,李世民便动心了,忍不住亲自来见识见识这位神医,若是真有那么神,就让这神医给皇后诊治。  原本还满心疑虑的李世民,在顺着坊门往里面望时,却有些惊讶了:“还真是……,朕……我记得南城的坊都……很萧条,可这大安坊……人不少啊。”  两人迈步要往坊内走。  恰好见一个老人带着一个孩子走出坊门,魏征上前拦下,笑着行礼:“老人家,这大安坊里可是有位神医?”  老人五十多岁,脊背已经佝偻了,他只瞄了一眼,就觉得魏征八成是位贵人,赶紧恭敬的回礼,客气的说:“贵人是要找张神医瞧病?”  魏征笑着说:“正是。”  老人挺热情,回头一指:“你们进了坊门一直走,到了十字街,街南有个宅院……”  “大门前有两颗大树,一颗是枣树,另一颗也是枣树……”  “门前有好多人,那就是张神医的医馆了。”  老人很热心:“一看二位贵人就是第一次来……”  “找神医瞧病,要先挂号,就是找门神要个号,然后你就等着叫号就行了,不过看这意思,上午排队的人早就二十个了,你们要想看病,恐怕要到下午喽。”  魏征一时有些懵,但还是听出了关键点:“挂号?门神要号?在下不太懂……  老人家的意思,是不是这神医一上午只看二十个病人?”  老人答:“对,发号那个壮汉,大伙都叫他门神,看病得在他那挂号,神医有个规矩,一天就看四十个病人,上午二十,下午二十,多了不看。”  “神医看病还有这样的规矩?”魏征好奇。  老人说:“神医是神仙菩萨心肠,见不得人受病受苦,要是看见排队的病人太多就容易着急……”  “一着急,前面的病人也看不好,影响这个……这个医病的……医病的,忘了神医咋说了,反正神医的意思就是看病的人少,就看的精,看的细。”  “医者仁心。”魏征感叹了一句。  老人满脸的感激之色:“可不是嘛,神医心好啊,尤其对我们穷人可好嘞,我带着小孙儿来瞧病……”  “张神医见我穷,不光一个钱都没收,药也是白送的,还让我们在医馆吃了一顿饱饭才走呢,这样的好人,上哪找去?”  老人将手中的药包晃了晃,眼神中充满了感恩。  魏征谢了老人,回头正要说话,却见李世民已经快走到坊门口了,魏征连忙跟上。  守在坊门口的武侯铺兵早看见了李世民和魏征,也听到魏征跟老人的对话。  如今来大安坊看病的人越来越多,铺兵早已习以为常,所以李世民和魏征经过坊门时,铺兵也不盘问,任由李世民二人入内。  李世民不明就里,认为是武侯铺兵懈怠,走过铺兵身边时,冷着脸问:“你身负绥靖坊内治安之责,生人经过坊门,你问也不问吗?”  那铺兵形容消瘦,一双三角眼却放着贼光,见李世民虽然衣着不算贵重,但气度不凡,这几句指责绝不是市井之徒找茬的话,更像是县尉当众训话的样子。  铺兵判断这八成是哪个衙门的长官上差,说话便加了小心:“回您的话,咱瞧着你们是来三必堂瞧病的,就没问,如今每天都有不少人来三必堂瞧病,咱们都习惯了。”  魏征不愿横生枝节,便插口转移话题:“你说的三必堂?是不是神医的医馆?”  铺兵赶紧答:“对,张神医的医馆就叫三必堂。”  李世民说:“三必堂,这名字有意思。”  铺兵说:“神医的三必堂是有讲究的,有病必医,有求必应,有难必帮。”  李世民和魏征一听,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欣喜和赞赏。  不管医道是否高明,单说这份心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