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六章:翻山越岭,只为苍茫遇见(1 / 3)

加入书签

冷云间,方城楼外数峰闲。  等闲不许俗人看,雨髻烟鬟。  倚北风十二阑,休长叹。  不多时暮霭风吹散,青山看我,我看青山。  石门山,又称老青山,是方城与叶县的界山,其主峰高三百丈,由40多个山头组成,是进入八百里伏牛山的第一座高峰,是方城、叶县两县共有的名山、大山、第一高山。  “军师,你怎么能和我一起翻石门山啊!”张飞看着健步如飞的军师,心中充满了无奈和诧异,本以为自家军师应该是文弱书生,自然吃不了翻山越岭之苦,哪知道军师竟然在爬山涉水中脸不红、心不跳。  “呵呵,翼德,此战关键不在于大关口,而在于从方城关背后袭击,正面战场有子龙一人指挥足够,我自然要随军先过小石门、再翻石门山,从王环沟直下小顶山,则可绕过方城小关口,然后沿着城墙,直接攻击方城大关口。”  “我知道啊,军师都安排好了,有我老张来执行就好了嘛!”张飞一脚踢掉脚边的碎石,对着朱灵说“我说,朱灵啊,你怎么不劝一下咱们军师先生啊!”  “张大哥,先生定的事情,谁也改变不了,我也没办法……”朱灵翻了一个白眼。  “唉,那朱灵你要保护好我家军师啊!我前面开路去了!”张飞无奈。  “额,张大哥,我晓得,只是不知道到时候谁保护谁啊……”朱灵看了一眼太史慈无奈说,心中吐槽道,先生何必装书生呢?难道是因为先生喜欢聊斋故事里面的书生,特别想遇到狐妖或者女鬼?嘿嘿!  十一月初二,这是与刘表约定攻击之日。为了尽快击败纪灵,太史慈决定三门围攻突袭,赵云攻方城关正面北门,刘表大军攻方城关南门,自己带5000军士,翻山越岭,走小路突袭小关口,然后直击方城关主关大关口。  石门山西坡是陡峭的悬崖,难以攀登,东坡南坡较缓,几个小山丘由高到低交错分布其中。所以太史慈率军,先过了最危险的小石门,只能过1人的小路,稍不注意就会跌入漂麦河,然后自石门山东坡,缓缓绕行至王环沟。  “文博,你可知此地千年后会发生什么故事吗?”太史慈站到一块大石之上,俯瞰群山,只见远处高山有皑皑白雪,近处悬崖河水荡荡,不由得问起朱灵。  “额,先生,千年之后,这里应该人声鼎沸吧,不像现在这样荒无人烟,群山与鸟兽为伴,苍雪与孤鸟齐飞啊!”朱灵望着群山,身处高山之巅,再回望来路小石山,顿觉当日惊险也只是人生一景。  “哈哈!文博,有长进啊!”太史慈打趣道。  “嘿嘿,都是在先生熏陶之下啊,不过还是干不过徐盛啊,这小子文章武略厉害咯,看来还是先生偏心!”朱灵不忿道。  “呵呵,少盆嘴,我都一视同仁,自当年你父遇害我救你之后,我哪里对你藏私啊!那是徐盛追求上进罢了!”太史慈拍了朱灵的头。  “那先生,此时此景,你想说啥?”朱灵不好意思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太史慈大喝。弄得周围亲卫,不明觉厉,自家军师出口成章啊。  “部队到了什么位置?离小关口还有多少距离?”抒发胸臆后,太史慈问。  “先生,刚才三将军来报,先锋已到小顶山,在那已经可以俯瞰方城关三个关口,距离最近的小关口,距离不足5里,三将军说,再靠近就可能被发觉。”朱灵汇报道。  “令翼德就地扎野营,三日内不许生火,全军吃带的炒粟和肉饼,违令者斩!中军休息半个时辰,再赶赴小顶山!”  “诺!”朱灵道,“传令,全军休息半个时辰,补充体力!”  “子义,咋样,还要多久?”休息间,后卫武安国走到太史慈处。  “半日可至,三日内可攻!”朱灵抢先道。  “你这个朱崽子,我和你家先生讲话呢,你插嘴干啥!”武安国没好气的白了朱灵一眼。  “我说,老弟,你啥时候给我生个小外甥啊!你和阿莲都成亲三年了啊,每次去见老夫人,都数落我带坏你了!”武安国崔生了。  “呵,你先把自己的大事解决吧!我母亲哪次不教训你啊!”太史慈打趣道,“等我们拿下汉中稳定先吧,征程漫漫,要是儿女情长牵挂太多,总会影响的。”  “额,你说的啊!我下回就跟老夫人说!”武安国大喜,似乎比自己还要开心。  “兄长,此情此景,如此美丽,你有啥想发表的啊,你可是号称武安君李牧之后啊!总不成,每次装成一个武夫吧!”太史慈打趣道。  “嗨,我本来就是武夫啊,家传的东西早给我那老父亲弄丢了,只教了我锤法。”武安国无奈道。  “好吧,兄长,你看此地,西有伏牛,前有麦河,风水交融,实乃宝地啊!我敢打赌,千年之后,此地定成为名胜之地。你看,站着这里,春可观百花,夏可看晓月,秋有凉风爽神,冬有雪花漫洒,晨观日出,暮看云海,安适清静,远离喧嚣,假如终结乱世,我倒是想来这隐居啊!”  “行啊!我也来!哈哈!既然你说是宝地,那就是咯!”武安国附和道。  “先生,时辰到,可以出发吧,今日日落前能到小顶山!”朱灵凑上来说。  “嗯,全军出发!晚上赶路就容易暴露了!”  南阳郡,博望县。  “孙先生,我军已到博望,距离约定十一月初二攻击之日,就差三天,不知你所说的奇兵在哪?”刘表派出的北上大将文聘问道。  “呵呵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