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九十八章建文与堡宗的同病相怜(1 / 2)

加入书签

朱祁镇还是要脸的,最后选来选去,选了战神这个称号。  众人见朱祁镇选了这个称号,脸上都忍不住浮现出了嘲讽,尤其是朱高燧笑道:“这恐怕是对战神二字,最大的侮辱吧。”  朱祁镇闻言没说话,这时朱杞看了看朱祁镇的样貌道:“你这个样子可不行,来老祖给你捏捏脸!”  说着朱杞就用手硬生生的给朱祁镇捏了一副新面孔,这是当年百变魔门的一门小手段,对元婴期以上的修士不起作用,会被人一眼看穿你的伪装,但是对普通人来说,比普通易容术厉害多了。  朱杞看着彻底变了模样的朱祁镇道:“从现在开始,你只有一个名字战神,你不能向任何人透露你的真实名性,否则你就要承受万箭穿心之苦。”  “万箭穿心之苦?”  朱祁镇呢喃一声,可是下一刻一股钻心的疼痛直接让他惨乎一声。  “啊,我的心!”  朱祁镇捂着心脏痛苦的哀嚎,那种疼是不能被抵挡的,疼,太疼了!  感受了一下万箭穿心之痛,朱杞开口道:“行了,今日便到这里吧,这几日你可以在这里跟他们学习一下杀敌之法,皇帝会下旨让你进入最前线,可别死在那里啊!”  朱杞说完转身就走,朱祁镇闻言喊道:“老祖!”  “嗯?”  朱杞回头,朱祁镇道:“老祖,我,我能见一下我母后吗?”  朱杞停顿一下道:“当你在前线杀够一万敌人的时候,你就可以回来见你母后了,在这之前你什么也做不了,什么也不许做,你要用十年时间,一万个敌人的头,来弥补你曾经愚昧无知犯下的错误,在这之前,你就是一个普通的戍卒!”  “一万个敌人的人头吗?”  朱祁镇并没有被这个数字吓到,反而还有几分跃跃欲试,他不知道一万个人头对一个士兵来说,那是多么恐怖的数字,就连这里面杀人最多的朱高煦,都觉得这是个天文数字,要知道他此生杀敌多年,一共死在他手里的敌人,也不敢说有一万人,恐怕几千都没有!  朱祁镇却要亲手杀一万个敌人,这绝对是个恐怖的数量,不过朱祁镇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项多么艰巨的任务,毕竟面前这个老祖可是一剑灭杀过十万人,自己可能不如老祖,但是只要努力,一万人多杀几年怕也是可以的。  朱杞很喜欢朱祁镇的自信,毕竟自信的人往往比不自信的人更容易成功。  朱杞离开了,朱允炆跟着走出来道:“九叔,你不准备给他修炼功法?”  朱杞摇了摇头道:“他现在缺少的不是功法,而是历练,现在给了他过于强大的力量,他就没办法好好用心看看这个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他从小就是皇储,长大就是帝王,他哪知道什么是人间疾苦,所以让他好好在边关感受一下普通士兵,将士的幸苦,他才会知道,当年他把三十万将士性命丢在土木堡,是多么混蛋的事情。”  朱杞说完这话看着朱允炆脸色有些不好看道:“你怎么了?”  朱允炆强颜欢笑道:“没事!”  没事吗?  不,实际上是有事的,朱允炆想起了自己,自己有些地方跟朱祁镇很像,比如从小都是含着金钥匙长大的,不知道人间疾苦。  然后都是做了一个人生中最大的错误决定,然后就是家破人亡,丢了皇帝的宝座。  朱杞说的很对,没经历过人间疾苦,他们又如何能够成长。  朱允炆也是在逃亡当和尚那几年才渐渐的明白了人间疾苦,明白自己是多么愚蠢,自己怎么就傻了吧唧的听信了方孝孺,齐泰,黄子澄三个人的话啊,在皇位还没坐稳的情况就削藩,削个六啊。  尤其是重用方孝孺,朱允炆每每想起来,就觉得自己愚蠢透顶。  而且九叔也曾经因为这事笑话过他,用九叔的话是,这方孝孺虽然出身名校,老师还是大儒宋濂,更加上是个作文小能手,能做花样文章,民间声望不小。  可说到底他就是个没有编制的闲云野鹤,从没当官,只有民间声望,嘴炮了得,这不就是个民间大V吗?  然后朱允炆这个傻子竟然提拔他当帝国决策者之一,这不找死吗?  自古帝王为政三条路,第一开国皇帝,文武并用,国家百废待兴,文武都往一个方向使劲,让国家快速达到安定,这是最好的状态。  其次便是重用一方,压制一方,达到利益诉求,比如皇帝好武,就重用武将勋贵,皇帝好文,就重文抑武,反正你高低占一头。  第三就是玩平衡,让文武相斗,你当裁判,看文官占上风,你就帮帮武将,武将占上风,你就帮帮文官,当然有时候武将不中用,也可以转化为清流与贪官之间的平衡。  而建文呢?都没选,而是选择了作死!  有人说不对啊,建文不是选择重用文臣,遏制勋贵吗?  这可不对啊,建文可不得文官喜欢,建文选择的那几个人也不是啥正经文官,尤其是方孝孺,别人当官都是十年苦读,一步步苦熬苦夜的升官,他方孝孺等于直接从民间大V提拔到了帝国决策者的程度,你让熬白了头的文官怎么服气。  而且方孝孺还想恢复周礼,在科举之外,加了一条推举做官的途径,推举制大家伙都知道那是什么玩意儿,一下子在朝中提拔了几百个推举制上来的官员,把官场搅得一团乱遭。  你寒窗苦读十几年,好不容易当了个官,然后来个混蛋,告诉你现在规矩改一下,从今天开始,不读书也能当官,还跟你平起平坐,你要是正儿八经进士出身的文官,你还不恨疯了这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