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六十六章朱高煦与朱允炆的恩怨(1 / 2)

加入书签

嗡嗡……  朱杞正在回忆往昔的时候,突然腰间悬挂的通讯玉符轻轻震动起来,发出嗡嗡的声音,就跟手机调到了震动模式一般。  朱杞看看玉佩上显像的灰色,便知道是京城那边传来消息了。  朱杞把纸张递给张远山,俞秋子一把接过去,看了看又递给张远山,交代他把这‘支票’收好,这可是一大笔钱啊。  朱杞不管他们,拿起玉符催动法力,下一刻空中便出现了一个投影,投影内是一个灰衣老者。  “靠爷,何事?”  朱杞笑呵呵的打着招呼,那灰衣老者苦着脸道:“九叔,你能不能不叫我这名字,真是太羞耻了。”  朱杞闻言笑道:“我跟你说过,想要回自己原来的名字,要靠自己的本事去争取的啊。”  老者苦着脸道:“你都不让我离开京城,我如何去做那惊天动地的大事啊!”  朱杞叹了口气道:“别急,机会快来了。”  老者沉默片刻,紧跟着对朱杞道:“对了九叔,你去哪了啊?怎么还不回来啊?”  朱杞笑道:“我啊,来见老二老三了,来扫堂,狂妄,跟靠爷打个招呼。”  朱杞把玉佩转动方向,很快朱高煦,朱高燧进入了投影之中,朱高煦看着灰袍老者冷哼一声道:“建文,这么长时间没见,还没死呢!”  朱允炆闻言眸中冷光一闪道:“乱臣贼子,你没死,我岂能死!”  朱杞无奈的摇了摇头把投影对向自己道:“哎,你们啊,天生冤家,见面就掐,都是死过一次的人了,怎么还想不开呢?”  朱杞就好像看到两个互相掐架的小孩子一般无奈。  朱允炆与朱高煦齐齐转头高傲的很,只有朱高燧笑呵呵道:“嘿嘿,九叔你别跟他们一样,气坏了身子不值当。”  虽然朱高燧身上的狗腿子气息很浓郁,不过朱杞却很受用,拍了拍朱高燧的肩膀道:“好,老三,你不像他们俩个不省心。”  说罢朱杞道:“你找我何事啊,莫非京城出事了?”  朱允炆闻言道:“嗯,出了点小事,那个朱祁镇被于谦救回来了,孙太后想要复辟,朱祁钰就来求九叔你回去主持公道。”  听了这话朱杞还没说话,朱高煦一下子从地上跳了起来怒喝道:“什么,孙若微那娘们还想让那个朱家孽障复位,他是怕朱家江山太牢固了吗?九叔这事不劳你出手,我带老三回京城,肯定把他们娘俩的人头剁下来,让他们下九泉给老爷子赔罪去!”  朱高燧闻言看了看朱杞阴沉的脸道:“老二你要去就去,别拉着我,我听九叔的,九叔让去,我再去。”  朱高煦闻言不屑道:“怂!”  紧跟着立刻挤了一张笑脸道:“九叔,我也听你的!”  听了这话投像里的朱允炆不屑道:“怂!”  朱杞冷冷看了一眼投像,下一刻朱允炆立刻讪笑道:“我肯定也听九叔的,嘿嘿。”  这时朱高煦与朱高燧一起出声:“怂!”  朱杞闻言看着朱允炆问:“孙若微他们准备何时逼宫?”  “朱祁钰说是三日之后的大朝会。”  闻言,朱杞看了看天空道:“嗯,我知晓了,三日后我自会抵达京城。”  朱允炆闻言道:“嗯,那我就恭候九叔了。”  朱杞道:“明天或者后天会下一场雨,到时灵气潮汐就会席卷大明,灵气开始复苏,你困在化神三境元神衰多年,可趁此机会突破进入第四境界,莫要错过了这一场春雨啊。”  朱允炆闻言道:“九叔,这灵气潮汐不可避免了吗?”  朱杞点头道:“国运龙柱既然出现裂纹,就仿佛拦水的大坝出现了裂缝,天上的灵气终究会降临人间的,现在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弥补这一漏洞,能减弱一分灵气复苏对大明的影响,便减弱一份,最起码也要让百姓们有一个适应的时间。”  听了这话朱允炆道:“九叔我知道了,我一定会努力修炼,早日达到陆地神仙境,能助九叔一臂之力。”  朱杞点头道:“等我回京,你等便不能逍遥的修炼了,这天下既然要灵气复苏,那么朝廷也要有相应修炼者组成的势力才好应对这天下巨变。”  听了这话朱允炆道:“我知道了。”  “那便这样。”  朱杞切断了法力灌输,通讯玉符便切断了信号。  朱允炆看着已经切断信号的玉符,看了看天空道:“山雨欲来风满楼,要努力了,这大明的江山不能只压在九叔一人肩上,九叔太累了。”  而这时武当上,朱高煦看着朱杞道:“九叔,建文。”  “嗯?”  朱杞微微皱眉,朱高煦立刻改口道:“靠爷,他已经化神三境了吗?”  朱杞点点头:“嗯。”  “那他怎么还一副老态龙钟的样子啊?”  朱高燧在一旁好奇的问道,朱杞苦笑道:“执念啊,他说死后无颜下地府见他皇爷爷与父皇,便不恢复年轻之态,以老年丑陋之态示人,这样就算他死了,到地府他们也认不出他!”  “自欺欺人。”  朱高煦闻言嗤之以鼻,很是不屑。  朱高煦从小便看不上朱允炆,被皇爷爷看上就能坐那皇位吗?就跟他那个大侄子一样,不就是老爷子隔辈亲吗?  要不是仗着老爷子的喜爱,凭啥皇位给他们,什么好圣孙大明可望三代,扯犊子,现在除了个朱祁镇,这大明不就只能旺三代了吗?  再加上当年造反的时候,他朱高煦可是燕王先锋,是他率先攻进紫禁城的,朱允炆的皇位都是他打下来的,这样一个皇位都守不住的废物凭什么跟自己拿派头。  而朱允炆也看不上朱高煦,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