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5章 他能认,朕不能认啊!(1 / 2)

加入书签

西苑精舍。  看着跪在地上的张佐,嘉靖的脸色一阵青一阵紫。  “孟冲当真是这么说的?!”  “皇爷,千真万确。”  “连他方家也要跟着造反吗?!朕就是养条狗,还知道亲顺于朕呢!”  嘉靖万万没想到,这件事情查来查去,最终竟查到了方家的头上。  张佐跪在地上,不敢做声。  这个案子显然已经超出了张佐能置喙的边缘。  嘉靖在精舍咆哮时。  黄锦也缓步走进了精舍欠身道:“皇爷,太子爷来了。”  “太子来作甚?”  嘉靖的眼皮都没有抬一下,身旁的铜磬敲得“砰”“砰”作响。  “告诉他,朕知道他要说什么,朕不见!”  还不待黄锦去赶走朱载壡,朱载壡便抢先一步直接闯进了精舍。  “父皇,儿臣奏请提审安平侯!”  “提审安平侯?!让天下人看我朱家的笑话吗?!”  “可是他们这是借刀杀人,他们就是料定了父皇会如此,才会如此行事啊!”  当“借刀杀人”四个字刚一说出口,嘉靖便彻底急了眼。  “是又怎样啊!”  继统二十七年,嘉靖自以为斗倒了杨廷和,惩治了夏言,彻底掌控了大明的庙堂,成为了比肩太祖、成祖的存在。  但是这个案子的存在,却仿佛是在嘲讽着嘉靖半生的骄傲,在这大明朝这条深不见底的大河下,竟然藏着这样一个庞然大物。  若是在三十年前,嘉靖还有着心气儿跟他们斗上一斗,但此时此刻的嘉靖,只想闭上眼睛。  看着激动的嘉靖,黄锦、张佐、高忠三人齐刷刷的跪倒在地,齐声道:“皇爷息怒。”  唯有朱载壡一人依旧站在原地有些失望的看着嘉靖。  “可是,孟冲认了。”  “他认,朕不能认啊!”  “二十年前的一个乡野匹夫,朕封他侯爵,朕的国舅啊,到头来他竟然想犯上谋逆!大明的脸面何在,大明的体统何在?”  “传到士人嘴里,朕就是昏君啊!”  朱载壡死死的盯着嘉靖。  “可是安平伯后面还有人。”  “天下人也得信啊!他们只会看到孝烈皇后孝期未出,朕便斩了安平侯!”  嘉靖像是被抽空了全身的气力一般,直接瘫坐在了身后的蒲团之上。  “张佐!张佐!”  张佐赶忙爬到了嘉靖的身旁。  “皇爷,您保重仙体,仙体要紧呐。”  嘉靖的身形有些颤抖,却并没有接张佐的话茬。  “去拟旨,安平侯府遭了瘟病了,害了天花,疟疾,什么病都行,太医院赐太医诊病,朕只要一个体面……”  “臣领旨,臣领旨!”  在场的所有人都知道嘉靖话中的深意。  安平侯既如此,自然是不能留的。  朝野上下,这么多张眼睛,哪怕是提审一下方承裕,天下人也会自然而然的将行刺太子案与方承裕联系起来。  就在张佐想要去办差时,朱载壡的声音却又再次响起。  “儿臣,叩请父皇三思。”  张佐整个人都怔在了原地,不知所措的看了一眼黄锦跟高忠,这才发现这俩货都已经恨不得把头给埋土里了。  真龙说杀,潜龙说审。  哪一个张佐都惹不起啊!  嘉靖心神俱疲的指着朱载壡拜了拜手。  “你想跪便跪吧,朕累了……张佐,愣着作甚!”  嘉靖的语气陡然凌厉起来,张佐打了个激灵,兀自跪倒在地,磕了个头后道:“喏!”  朱载壡没有做声,而是默默的跪在了原地。  查案子,遇到的阻力越大,越是说明方向对了。  若是真的杀了方承裕,好不容易握到的主动权可就重新落回对家手中了。  转身离去的张佐悄悄的瞥了一眼朱载壡。  没有说任何话,而后便离开了西苑。  这是天家的家丑。  寻常百姓都知道家丑不可外扬,更何况是天家。  回到东厂之后的张佐,当即便有了大致的思路,当天夜里便有一队东厂的番子直接夜闯了安平侯府。  演戏自然是要演全套。  控制住了安平侯府后,张佐便直接命人以方承裕的名义向内阁、司礼监报了病,说是府上生了疫症,严嵩等人票拟后,报送司礼监遣太医诊治,一切操作行云流水,就如同真事一般。  这些就是报给百官看的。  消息传出后,次日清晨时分,连附近街坊的百姓都已然绕着安平侯府走了。  只有宁玦知道,这怕是宫里那老道士要动手了!  及至正午时分,太医汪宦也奉命前往了安平侯府。  只不过就在汪宦抵达安平侯府时,却在侯府外被一个年轻人拦了下来。  “尊驾是?”  只见年轻人作揖欠身道:“晚辈宁玦。”  听到宁玦的名字,汪宦也不由得一愣,而后便做恍然大悟状。  “宁秉宪大名如雷贯耳,老夫钦佩至极,只是不知宁秉宪为何要拦下老夫?”  “老先生不必再去侯府了。”  听到这里,汪宦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  “宁秉宪,这侯府生了疫病,焉能不治,且不说侯爷天潢贵胄,更何况周围还有这么多百姓,若是不及时处置,悔之晚矣啊!”  老头还挺倔。  宁玦无奈的指了指身后的侯府,高声道:“因为安平侯,压根就没有病!侯府也没有病人!”  这下不止汪宦,连同周围的百姓都有些好奇的张望了过来。  侯府本就在京师要道之上,周围的百姓最多也就是不走侯府那一侧的路,终究还是要过的。  “宁秉宪,老夫拿的是太医院的公文,内阁都票拟过了,不会有假啊。”  宁玦望着汪宦笑了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