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超越 第一节(2 / 3)
“这些书大部分是我妹妹寄给我的,我准备订个读书计划,好好学习学习。” 龚向阳站在书架旁边,看了看那一排排书脊上的书名。他像发现了宝库一样,贪婪地翻了一本又一本。从马克思的资本论到工程建筑学,他都爱不释手,他很想读完所有藏书:知识——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浩如烟海,高深莫测;只有有志之士,测准目标,持之以恒地艰苦跋涉,才可能探出一个或者几个源头,登上一个或者几个高峰,为后来者开辟一段新的征程。 写字台旁边放着一个小书架——主人给它取名叫做“洞庭湖著作专柜”,架上搁着一些研究、描写湖区的资料和作品,其中还有不少文艺书籍,以及报纸、杂志的剪集。龚向阳对《洞庭湖博览》报很感兴趣,聚精会神地翻来看去。石达见他爱好书报杂志,触景生情,不胜感慨地说: “六十年代,我也很爱读书,那时候是我影响我的妹妹。七十年代结婚后,随着家庭负担的加重,人愈来愈消沉了。唵,到底是你们年轻人思想解放得快,她现在反过来推动我,敦促我学习,还为我收集了这么一大堆关于洞庭湖的书报。前不久,她写信给我,建议我列个读书计划,说她在春节回家探亲时,第一件事就是考核我的读书效果。”石达拂了拂浓密的头发,“老实告诉你呗,我请你来做客,正是希望你辅导我读几本书;当然,我也允许你借些书去看。” 厨房里飘出了油盐的香味,石达拖出餐桌,和龚向阳面对面坐下,指着“专柜”谈看法。 “我保存的鱼米之乡的文章不算少,可惜价值很大的专著不太多,无论是文艺方面的或者科研方面的;似乎挖掘得还不够深透,所以读起来不过瘾。其实,美丽富饶的洞庭湖区,不但是我们祖国的一个大粮仓,而且还是一个天然大宝库,它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养料,它给我们的科学家、文学家,专门人才和业余爱好者都提供了种种素材。” 吃饭的时候,龚向阳对于每个菜都夸奖一番,“高音喇叭”满脸喜气,站在旁边殷勤地劝酒: “吃啊,吃啊,好吃就得多吃。别像大姑娘那样腼腆,瞧你现在的样子,如果写诗,那一定是个抒情诗人。” 石达与龚向阳相对一笑。老婆的话牵动了他的思绪,引起了他思想上的连锁反应。他放下酒蛊,郑重其事地对龚向阳说: “我们的这段历程很不寻常,你脑袋灵活,又亲历其境,我提议你好好地整理整理,写出一本书,写好了,它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教育意义会是很不错的。” “洞庭水电工程确实了不起,尤其那些艰苦创业的人们,更值得大书特书。不过,我的写作基础不怎么样,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恐怕画虎不成反类犬呐。” “不要怕。”石达用筷子在饭碗里点了一下,“人只有学而知之,没有生而知之。只要有恒心,铁杵磨成针。我认为从某个方面或者某个角度去写比较容易,比如说,写出你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写好了,也是很有意思的。” “我对自己从来都不那么满意。” “那么,你就描写史光荣、田边菊和余太山那样的英雄人物的 牺牲精神,或者描写史光道一家前仆后继开发洞庭湖资源,或者描写广大建设者你追我赶的情景。” “你说的题材都不错,不过,”龚向阳抚额思索了片刻,“最好还是以洞庭水电工程建设为背景,表现新时期的指挥员和建设者适应时代的要求,以崭新的领导艺术和实干精神投入生产建设,充分发掘人们的进取精神和创造能力,把人的思想境界和内在力量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德才兼备的人才。” “夹菜吃,别只顾说话。”石达热情地喊道,他呷了一口酒,夹起一片香肠慢慢地咀嚼着,“唔,你准备采取什么文艺形式,诗歌、散文、特写、戏曲,还是通讯报道?” “我打算用小说体裁,灵活些,也能夠反映得广泛深刻些。” “已经构思好了?” “没有。工程没有结束,我既抽不出时间,又很难预测后事和结局;特别写作技巧,还得从头学起。” “可惜我对文艺创作是个门外汉,帮不了你的忙,只能提醒你注意两点:一是关于形象思维的问题,文学艺术不同于科学,它不是用概念,而是通过形象反映现实生活的,所以要塑造出典型环境中个性鲜明的典型形象。二是除了一定的文学修养以外,还要有把握和研究生活的能力。你从现在起,应该更留心地观察,体察入微,有了那些日积月累的包括生活细节和心理动态的素材,才能进入创作加工提炼的过程。” “文学作品讲究含蓄,不宜过份坦露,描写精神生活也好,描写物质生活也好,都以婉转的形式为佳,暗中转化,不留痕迹。亨利·詹姆斯说:艺术品是‘感情生活在空间、时间或诗中的投影。因此,它是把内在感情系统地呈现出来的艺术形式。’” “那么,书名就叫做洞庭之恋,可不可以?” 龚向阳喝了一小蛊酒,满脸通红,眼睛与两颊发烧,更加兴奋了。石达的话语启发了他,感动了他,打开了他的思路。他以前从未有过这样强烈的体验:生活像祖国一样广阔、瑰丽,充满阳光,祖国像母亲一样慈祥而且迫切地期待着我们成长,美好的东西正是我们的创造性生活——这就是我们现实中所包含的本质和诗情画意。 看见丈夫眉毛一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