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第四节(1 / 2)
四 第二天黄昏时分,唐国安和龚向阳一行赶到了龙凤山。 曾春生又上前主动介绍起来:“龙凤山,龙凤山,听起来好像一座山,看上去也像一座山,实际上它是两座山,只不过龙山低塌得像个小山包,而凤山却高高耸立着。传说远古时代,龙山和凤山本是对峙的山峰,它们承受日月的精华,千年修来万年灵,终于修炼成一龙一凤。这一男一女建立了感情,可是正当他们准备洞房花烛的时候,玉帝降旨,调青龙去镇守南天门,龙凤抱头痛哭一场,龙只得跟随天使腾云驾雾去了,凤赶出门外,一直仰着面孔遥望南天。” 听了曾春生的神话,众人都伸长脖子,昂首望着那充满神奇缥缈传闻的突兀孤山:凤山的确很像美丽的仙子,引颈仰面朝南立定;龙山呢,恰似神龙出洞之后,石裂山崩的陷落之状。 曾春生瞧见大家那神往入迷的样子,得意地眯起了眼睛,更带劲地说: “凤盼龙归来,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眼睛都望穿了,连个影子都没有等得到,而她还是不顾晨昏,不顾风雨,站着等着,直到现在还在等咧。” 说话之间,石达和韩红梅带队的一组人员,北渡朝天口,也坐车从公路上走过来了。唐国安迎上去,招呼道: “石处长,强伢子和史光荣立了大功,启示我们发现了一个重要线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嗬,你们发现了线索?”石达颇感诧讶。 “喝点水再说,”龚向阳递上水壶,“天气好热的,你们都跑得出了汗。” “不碍事,不碍事。”石达喝了两口水,催促道:“唐工,快点讲吧。” 唐国安见他心情如此急切,便把烧蛋和发现青夹泥、观音土的经过以及他的判断讲了一遍。石达接过唐国安手上的标本草草看了看,显露出不感兴趣的样子。唐国安把泥巴放在手心上捏了捏,解释道: “青夹泥是天然隔水层。假使通过地质调查,能在朝天口发现大量的青夹泥、观音土和风化石,那就说明那里的底子是老土,地质条件不差,只需略加改造,通过工程处理,就能利用朝天口修建电力排灌站。” “修建排灌站的难题已经解决了,现在主要是考虑能不能在龙凤山建设水电站。”石达皱起额头上的抬头纹,“大坝筑成以后,齐腰拦住沅江的江流,水位抬高,水的压力加大,堤坝能承受得住吗?”他习惯地扶扶近视眼镜,“据说龙凤山风化得很厉害,在风化石底子上拦水筑坝,那是行不通的。”接着哼了哼鼻子,“俗话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没有绝对的把握,只图一时的痛快,它将给草率行为带来灭顶之灾。”他抬腕看了看手表,把烦躁的目光投到龚向阳身上,似乎在咕哝着:“时间不早了,快回去吧。” 听罢石达一番话,一个个不由得锁紧了眉头:又辛苦了两天,水电站的问题还是做不出结论,劳心劳力,白白浪费时间,真叫人可恼哇。 由于疑惑而带来的冷场是很长久的。在它持续的时间,龚向阳冷静地思考了一下,然后把脸转向调查队人员,郑重地说: “石处长的话,大家听清了没有?他的分析是有理由的。做事必须胆大心细,筑坝拦水,造水库,更要加倍慎之又慎,非取得可靠的科学数据不可。” 石达顿时快活起来了,心里想:本来是预料中的事嘛。古今中外,从未有过在江河下游拦河筑坝建造水库的先例,总算你还稍许有点科学头脑,打消了冒险念头。 龚向阳却在继续往下说:“大家还记得总指挥在临别时说的话吗?她嘱咐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抓紧时间调查出一个结果,现在离破土动工只有两个月时间了,时间不等人哇。” 石达点点头,感觉满意:你认识到了时间的宝贵,也算得提高了一点点。啊哈,你们又要提前于‘秋修’期间破土动工,又要改变运河线路,又要修水电站,尽往好处想,尽往大处想,尽想打胜仗,世界上哪有那么称心的好事?看起来,千讲万说,都没有事实的说服力强。 “同志们,”龚向阳忽然提高了嗓门,还做了个强调的手势,“为了抓紧时间,我们要发扬连续作战的作风,不怕疲劳,不怕辛苦,马上做好准备工作,在沅江洪道沿岸进行地震测量。就地休息半小时以后,准时出发。” 石达的头脑里,像电视中看原子弹爆炸似的轰然一声,蘑菇云陡地升起,一切全乱了。人们刚刚分散,他一把抓住龚向阳,懊丧地问道: “龚总,怎么还安排继续勘测?” “这是计划中的事哒。老石,你有什么新想法?” “你非要干到底啰?” “当然唦。” “咳,你,你,”石达摊开双手,“别人是不到黄河心不死,你呀,到了黄河也不死心,真是不见棺材不掉泪。” 龚向阳看着石达气鼓鼓的形样,只得掉转话头,劝告道: “石处长,我们不能抱应付的态度,马虎了事散场。你提的意见不错嘛,勘察设计和工程建设是复杂的,事物的本质是藏得很深的,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钻进去,又如何求得出事情的真相呢。” “你实在是个知识分子,怎么如此固执,不讲情理,好比一个幻想家,不,不,简直是个地地道道的科学狂人。”他沉下脸来,“我衷心奉劝你放稳当点儿,诸葛一生唯谨慎。你知道么?洞庭湖是我们国家的一个大米桶、大聚宝盆,一旦搞得收不得场,下不得台,那可吃罪不起哟。” 龚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