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急救体系(2 / 3)

加入书签

一切的基础。”

实践出真知,晴玉钦佩这样的记录者,见他颓然便忍不住跟他讲记录的意义。这样的册子哪怕一时不起作用,放到后世也是珍宝,总有用上的一天。而这样的记录者若是坚持,是整个世界的财富。

“至于你记录中提到的问题。药物效果上……本宫会再想办法。”

晴玉低头沉吟。药物研发体系的建立甚至比教手术更难。这个时代谁要研制出一种新药,多半是要当传家宝藏起来的,甚至一个方子能保百年富贵。就算是太医们要将方子贡献给皇家,也未必肯分享给同事。也因此,晴玉当初无条件公开自己的药方立刻获得了太医院的好感——给自己的不乐意给,拿别人的那当然很乐意拿,毕竟拿到就是赚到。

理念非一朝一夕可改。何况就算不考虑分享,研制新药对医学原理的领悟力要求极高。对症下药和诊脉开药太医院基本都会,但若说造出止血霜这种拿了就用的成药,如今也就院判和副院判勉强能跟上晴玉的教学思路。

长路漫漫,不过眼前也有眼前的改进之处。

晴玉指着书册上的用药案例:“用药的顺序和用药种类上仍有商榷之处。便如这几个病例,为何未将消炎的药物用上。”

炎症这个概念对太医们不难理解,只是古代的消炎和晴玉现代理解的消炎还是不完全一样。魏远盯着当时的案例想了一阵子答道:“微臣当日给他们诊脉,未曾发现炎症。”

“但他们当天夜里都起了高热。”

“是……”魏远惭愧,“是微臣学术不精,没诊出来。”

“不是这个问题。本宫没有怪你的意思。”

晴玉叹气。魏远做得很好了。这几个都是刀箭伤口,战场上的兵器想也知道干净不到哪去,感染发炎几乎是必然。偏偏刚受伤后脉象乱得很,只靠诊脉来分析可谓耗时又难搞——而且说实话,手下的病人在挣扎,旁边的病人在惨叫,这个环境下诊脉这件事本身难度就很高。晴玉都不敢保证能在那样紧张的情况下静下心来。

这就是医疗体系混乱带来的问题了。

“你看这个。”晴玉将魏远的那一册书放下,从自己这阵子写下的急救要点里翻出一沓来,“这是本宫对应一些常见伤情写的基本急救规范。你若不介意,能否将这几册记录暂留几天,本宫想对应着再改进一下。”

素白的纸张上,隽秀字迹简洁清晰,配图分毫毕现,每一种伤势对应的情况和处理流程规范到具体动作。

魏远曾拜读过杏嫔传入民间的医书——因为过于浅显易懂,显得与医学经典格格不入,太医院还为此有人提出过异议。

当然,鉴于杏嫔的医术水平和皇帝的支持,最终那些人没敢说出来。结果也证明普通人就是需要浅显些的才肯看。而现在,魏远见识了更浅显的版本——不对,甚至都不能用浅显,因为这里头压根没打算教人医理,主打一个详细可行,照着做就完了。

“这个,娘娘写的东西自然是好的,可……”魏远到底半天没想到措辞,按说他应该反驳这种让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册子,可是看着上面的操作,忽而又觉得为什么不行呢。

“魏太医。”晴玉没有急着说服,而是转而问了一个问题,“你学医多久了?”

魏远正色:“微臣家中世代行医,自幼年便沉迷医术,已然三十余载。”

“那你觉得,照着这急救手册来练习,学会包扎伤口需要多久?”

“这……”

魏远一时语塞,晴玉见状,招手唤人:“平安,过来一下,本宫借你一用。”

一只内务府特质的笔提起来,平安迅速领会自家娘娘的意思。毕竟永寿宫最初级的培训课上就有这个环节,为此娘娘还特意教内务府捣鼓出了易清洗的墨汁。

捋起袖子,晴玉在平安胳膊上画出一道“伤口”:“莲叶,你来。”

旁边就是晴玉为了他们明日打下手准备的医箱,白苏递给莲叶,后者利落上手,模拟着真实情境,从清理到上药到包扎步步规范。用晴玉习惯的现代计时算全程不超过五分钟。

接着晴玉重新画出一道伤口,比前者更复杂,莲叶再次上手,仍是不超过五分钟。

如是数次,从易到难,也有多条伤口交错的复杂情况,可莲叶最长的时间也没有超过十分钟。

这样画出来的伤口与实际情况当然出入颇大,但作为演示已经足够。

晴玉撂下笔:“这是给他们入门时的初级培训。魏太医觉得如何?”

魏远还沉浸在惊讶中,闻言下意识回道:“这位姑娘包扎的手法很是精炼,甚至包扎时考虑了血脉走向,有助于止血。动作也格外简练,没有一丝冗余。微臣惭愧,从前在太医院行事过于求稳,到军中后同当地的军医学了许久才提了些速度。本以为军医们熟能生巧已是极限,未曾想还能更进一步。”

“熟能生巧不假,却也需要总结。若是将实操上的技巧与医理联系起来再看,也许又有不同。魏太医医理精通,只是熟练上比不过当地医者;而军医熟练,医理上又比不过魏太医,且难得有闲暇去思考。若是理论与实践结合,说不得就是突破。本宫侥幸得仙人传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