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90章 风格(1 / 2)

加入书签

风格

政策问好之后,建厂的事情就全部交给了她爸妈去处理。两人都是老手了,特别是晚篱爸更有相关的经验,很多细节方面比晚篱更熟悉。

周末在家里敲定了建厂和购买图书的事情之后,晚篱在周日中午就收拾行李去了白石村。

这次是晚篱爸开车送她过去的,总要亲眼看看女儿接下来半年多要呆的地方是个什么样子的吧。

跟着晚篱在学校转了一圈,又去村里跟查博村长喝了点小酒,等到酒醒之后,晚篱爸才开车往回走。

他虽然没有女儿那种艺术细胞,但是看了一圈之后,也明白了女儿为什么会选择白石村作为灵感收集地。

支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晚篱也是喜欢上了白石村极具特色的民族服饰和图案跟用色。

白石村的图腾是动物,但是他们同时也崇拜火。在白石村的住宅外墙上,通常能看到雪白的墙壁上画着非常形象的图腾动物和火焰。火焰作为图腾的装饰,被深入的镌刻到了白石村人的骨子里,他们屋子翘起的檐角基本都是带着矿石的金属色的艳红。这是白石

村人的风俗,用粉碎的金属矿石加上红色的矿石颜料调和而成,只刷在檐角。而且檐角的形状也是火焰的形状,在阳光强烈的时候,远远看去,就像是雪白的大地上熊熊燃烧的火焰一般。

除开建筑物的外部装饰,他们的衣服上也带有这种标记。

在领口袖口,还有女子腰间的布包,男人扎腰的腰带,上面都用红色的丝线绣出了古朴的火焰纹路。或许粗看的时候并不能认出,但是仔细分辨的话就能发现他们所用的火焰的纹路还非常的有规矩。男女不同,老少不同,衣服和器物上的也不相同。

晚篱在硕士阶段所做的研究课题就是关于民族文化对服饰的影响这一方面的,白石村正好能提供她研究素材。这也是她愿意忍受交通不便生活不便,甚至倒贴钱都要来白石村支教的原因之一。

白石村的生活相较于她之前在帝都和沪上的生活来说,是相当的平淡乏味。每天的教学任务很重,上午下午都是满满的课,还要备课和批改作业,还得跟孩子们谈心,梳理他们的观念。可以说第一个月下来,晚篱整个人瘦了一大圈,回到家的时候,晚篱妈都差点想哭了。

晚篱自己还没觉得有什么,虽然是累了些,但是忙碌的感觉也很好。而且这份忙碌比起她当初在沪上做项目的时候更有意义。看着孩子们单纯信任的眼睛,她就觉得自己所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这些孩子里面哪怕只有十分之一能考上大学,对白石村来说都是不得了的收获。她相信要不了几年,白石村就会变得与时俱进。当然,想要一口吃成大胖子不太现实,但是一代一代的改善下去,谁能肯定白石村就不会成为深山里的财富之村呢。

并且白石村有其他村子所不能比拟的优势,他们所在的那座大山具有丰富的药材资源,而且土壤应该是十分适合药材种植的。晚篱之前跟村长大叔聊过几次,劝他到县上找专家去看一看,如果能确定白石村的大山适合种植药材,那么白石村就有了自己独一无二的经济支柱。

搞基建是要花钱的,政府的拨款只能解决一部分,如果不调动自身的积极性,只等着政府的扶持,那一辈子也就这样坐吃等死了。

所幸查博大叔是个肯做事的人,他听了晚篱的话,又去找老祖宗问了意见,最后召开了村委进行讨论,大家都同意去政府要政策。再苦不能苦孩子,为了他

们的后人们能过得比他们好,再辛苦都值得。

晚篱除了给孩子们上课以外,还在每周二周五的晚上,在村里给村民上课。扫盲班的任务主要是让他们学会汉字的读写,会看书读报,会跟人用普通话交流。不管种植的事情能不能成,就算出去打工,识字跟不识字,会说能听普通话的,也比啥都不会的强。

晚篱说话很实在,也是这份实在让村民们都乐意听她的。以查博大叔的话来说,就是晚篱这个支教老师跟其他老师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晚篱会站在他们的角度去帮他们想办法改善生活条件。不是其他支教老师不好,而是那些老师只是为了支教而支教,他们能全心全意的对待孩子就已经非常不错了,根本不会,也没有精力去帮村民们规划未来。

差不多半年的时间,晚篱全身心的扑在了白石村的支教上,连自己的本职工作都没有精力去做,等到十二月初,她导师问她进度的时候,晚篱才开始连续熬夜赶工。

去支教的最初的目的,就是想要深入了解白石村的历史风俗文化等等,后来在支教的过程中,晚篱有很多灵感迸发,都被她记录了下来,全浓缩在一个小本子上。这会儿,她需要做的,就是将这些文字灵感用

直观的方式表达出来。或许是衣襟上的一段刺绣,也或者是腰封上繁复的几何图案,甚至黑白红简单搭配的粗布,都能让晚篱想要表达的东西以一种直击眼球的方式呈现出来。

这种带着浓郁的民族风和个人特色的设计,在国内还无人涉及。

也有很多东方的设计师想要试图在自己的作品中融入民族的元素,但是很多人只简单的将图案花色和乡土气息融入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