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章:不能压榨学生(1 / 2)

加入书签

叶轩扫了一眼剧情,果然是孙利给的剧本的其中一场。  是林月如比武招亲,刘晋元擂台上场的回合。  刘晋元不会武功,他知道表妹林月如不愿嫁给自己,所以上台让表妹打败自己,以此绝了他林月如他爹让二人成亲的心思。  可刘晋元是喜欢林月如的,所以上台后他又有点不切实际的想法。  内心深处有着一丝奢望能打败林月如,抱得美人归。  整场下来人物要表达的情感很复杂,不甘,纠结,期待,失落,情绪层层递进。  而且刘晋元作为读书人,又是状元郎,人物形象要稳重得体,表情动作不能太大,否则角色就失了真。  这种内敛的情绪表达是很难的,何况同时还要维持住角色的形象塑造。  螺蛳壳里做道场,难度很大。  叶轩在心里不断推敲细节,整理待会表演的顺序,捋了两遍后,感觉时间也差不多了。  “导演,我准备好了。”  “好,我来搭戏。”  李国力要亲自掂量叶轩的水准。  “开始吧。”  叶轩退到门口处,等李国力的说开始后,他便高喊一声:  “我来。”  这是刘晋元在林月如打败又一个招亲的挑战者后,自告奋勇上台比武。  叶轩步履沉稳,目光端正,一手搭前,一手背后,气态庄重地朝着李国力缓步走去。  《礼记》中对君子的礼仪规范要求:“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头容直,气容肃,立容德,色容庄。”  叶轩就是按这套标准去演绎举止的。  不过演出来不难,难的是要表现的真实自然,不做作。  这就涉及到表演中的节奏问题。  人的形象是由言行组成的,而言行是长期行为后形成的习惯,当这种习惯融于个人生活中时,它是有固定节奏的。  这个节奏就是支点,而通过这个支点演化开的角色形象,才能立得住,才能演的像。  所以演员饰演角色时需要找到它并且把握它。  把握不住这种节奏,人物塑造就不立体,观众看了就会觉得造作,矫揉。  叶轩寻找到的节奏就是呼吸。  他一只脚抬起落下时就是一次吸气,另一只脚再抬起落下就是一次呼气。  通过气息调整步伐,所以他走起来不疾不徐,沉稳有力,看上去自然协调,很有章法。  这番表现让李国力眼前一亮。  举止从容,仪态端庄。  读书人的姿态拿捏的准确不说,又不失状元郎的风采。  叶轩五官立体,眉骨出众,鼻梁高挺,深邃的眼眶看上去有些神秘难测,但宽深的人中和饱润的嘴唇又让整体感官显得儒雅亲和。  李国力心中赞叹一声,有了考究的心思,便掐着嗓子娇声道:  “喂,你上来干嘛?”  我尼玛。  李国力一口带着港普的粗犷声线,此时却造作的发出这种小女生的声音,让叶轩差点破防。  好在他心理素质过人,及时调整过来,就是气息紊乱了些。  不过这个时候刘晋元的情绪应该转为紧张,也算歪打正着。  “我,我是来~挑战~你的,失~礼了。”  叶轩字斟句酌的说道,古装剧台词风格就是这样,发音要准确,不能像现代剧里那样飘忽。  不过叶轩说的更加咬文嚼字,而且每说到发音是第二声和第四声的字,会稍微停顿一下。  一方面是为了展现刘晋元的肃重,因为他是读书人,礼仪的教化会让他的行为带有一丝不苟的僵硬。  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表达出他此刻紧张的心态,第四声时就停顿一下,快速换气,体现急促感。  人物的塑造不仅仅是表演,台词也很重要。  李国力真的有些意外了。  叶轩的台词功底可以啊,完全不像一个学生的水平。  台词不像演技,光有悟性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大量的练习和实践,这就需要时间堆砌。  可叶轩才多大,还在上学,他真没想到叶轩能处理的如此老辣。  抑扬顿挫,重点拿捏的很好。  小看他了。  李国力来劲了,不仅声音“娇滴滴”的,一张沧桑的脸庞上也带上卖萌似的“青春感”。  “表哥,你除了你的头脑比较发达以外,四肢都很简单唉。”  不是故意恶心人,他是要看看叶轩的信念感有多强。  可是叶轩已经入戏,李国力“人妖”式的考验此刻也影响不到他了,他柔声道:  “表哥深明表妹你不想被繁文缛节所捆绑,所以表哥成全,我会尽全力将你打败。”  说着嘴角牵动,带着笑意,不过嘴角的幅度却是向下,努力摆出的和煦笑容里带着苦涩,许是自嘲,许是失落。  接着道:  “到时你不用下嫁给我,你可以继续选择你的如意郎君。”  “来吧。”叶轩举起双手,僵硬的放在胸前,紧绷面孔,攒着的拳头因为发力过猛来回晃动。  他双腮紧紧咬住,一副认真架势,可是飘忽的眼神,让他显得很没底气。  此时剧情是林月如没说话,一步步逼近刘晋元,刘晋元不断后退,直到跌下台。  等李国力快步像叶轩走来,叶轩不住往后退。  退了几步,叶轩身体往后倾倒,演出踩在擂台边的状态,失去平衡后跌倒在地。  摔倒后叶轩立马站起身,看向李国力,脸上带着一丝讨好和解脱。  “我输了。”  然后迅速低头用手整理了一下不存在的衣服下襟,尽力保持风度。  “我不需要你可怜我,不需要你帮我,连我这样一个女孩你们都打不过,你们这群男人通通都是窝囊废。”  林月如这句话结合场景,也是对着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