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后膛炮!(1 / 2)

加入书签

亦剌思在城墙上懵逼的时候,火炮阵地上徐辉祖和黄昏两人并肩而立,看着第一轮齐射之后的效果,都在蹙眉。

效果不太好。

主要是精度不够。

只有一发炮弹落在了城头上,其余二十九发大部分落在城墙上或者城墙前,也有几枚炮弹落入了城内,这些炮弹无法给城墙上守兵压力。

不过问题不大,因为这是这件大国重器第一次在战场上亮相。

何况这第一轮齐射,本来就是给炮手找准星的校射。

没办法。

现在工艺和科技不到位,火炮虽然可以造出来,但造出来就拉到了关外,还没有进行大量的实验,也就是说准星方面,需要炮手根据情况微调。

徐辉祖看向身边传令兵,道:“命令大家调整准星,准备第一轮齐射,目标还是城头之上。”

传令兵立即挥旗。

黄昏转身,看着炮兵稍稍有些熟练的调整,心中暗暗欣慰。

这是世界上第一支正儿八经的炮军!

绝非以前的火炮可以比拟。

当然,这还不是黄昏理想中的火炮——因为这一次打造出来的三十门火炮,是一种简化版的后膛炮,是火药和炮弹合二为一的现代炮!

不过也有缺陷。

射程不够远,而且还没弄出液压减震装置,采用的传统减震方式,所以每一次射击后,都需要进行微调,这就相当考验炮手的能力。

如果他们能准确掌握火炮,熟稔准星,哪怕齐射之后再次调整,也能迅速找到炮弹的着落点,这样一来,才能实现精准轰炸。

其实说白了,相对于传统火炮,这种后膛炮的优势就只有两点:射程一千五百米左右内,精度可达五成以上,也就是有了简陋的准星系统;其次,火药和炮弹结合,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开花弹。

杀伤力的提升是日新月异的。

这就是黄昏北伐敢胡作非为的底气——在他北伐之前,洪继来就向他报喜,说军器院那边已经按照他的理念,改良出了最新的火炮。

当时黄昏没打算带。

毕竟瓦剌打游击的话,火炮的威力就会丧失。

所以他让洪继来继续试验——主要是准星系统,尽可能的在使用这种火炮前完善它的轰炸精度,不过可惜,还是没能彻底完美。

数据确实不够。

也许再有一年半载,大概就可以让这种火炮搭配完美的瞄准系统,如果再设计制造出液压减震系统,那么这种火炮将成为攻城拔寨的神兵利器。

有了减震,第一次调整准星之后就可以连续炮击。

形成绝对的火力覆盖。

再高再硬的城池,在几十门这样的火炮火力覆盖下,城头上的兵根本抬不起头,只能任由大明军队攻破城门,展开巷战。

不过现在这个样子也很不错了。

毕竟是开花弹。

这可比之前的实心弹的杀伤力提升了几何倍数,以前的实心弹,若是敌军不密集,一弹下去,炸个三五人算是不错了。

在冷兵器时代,敌军在不密集也得成阵型吧,所以如果是野战,一炮下去落在冲锋的敌军之中,少则七八人,多则十余人。

而在攻城战中,若是落在城头上,弹片开花,少说也是七八个人的杀伤力。

也就是说,如果一轮轰炸,三十门火炮能有二十枚炮弹落在城头上,敌军的战损就在一百多,若是十几轮齐射下来,敌军还能有战意?

直接崩了。

假设是有液压减震系统和完美的瞄准系统,那么不带喘息功夫的十几轮轰炸下来,你城头上还能有几个站着的活人?

所以,黄昏才敢肆无忌惮的让出顺平和延平,诱使马哈木放弃游击改打攻防。

很快,第二轮炮击开始。

徐辉祖和黄昏两人各自拿了望远镜看炮击效果。

脸上都浮起笑意。

有了第一轮炮击作为标的,炮手校准准星后,第二轮炮击的精度大幅度提升,竟然有十八枚火炮落在了城头之上。

达到了六成的精准命中!

完美。

两人甚至在望远镜里看见十来个瓦剌士卒被炮弹炸飞落下城头,也看见了弹片遍地开花后瓦剌士卒的人仰马翻。

这杀伤力简直大到丧心病狂!

徐辉祖放下望远镜,看向黄昏,“接下来应该怎么弄?”

黄昏不假思索,“反正弹药充足,先继续轰炸再说,减少我方儿郎的战损,都这个时候了,咱们也别想节约用弹,最好这当头一棒把瓦剌敲晕。”

五千人的队伍北上,三十门火炮是用车拉的,有水泥官道,三五百人就可以拉到关外来,那么剩余的四千六七百人干嘛的?

运的全是弹药!

不得不说,有钱的大明真的可以为所欲为。

这几万枚弹药,也就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内生产出来的,而且军器院那边还在生产,并且可以源源不断的送到关外来。

嗯,时代商行和军器院、工部共同经营的研发所也功不可没。

这三十门火炮,其中有十门是时代商行的研发所生产出来的——在兵部、工部和军器院的监督下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