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九三一章 失意者(1 / 2)

加入书签

(谢:温柔的文乐、书友17086729、moshaog、zp暧昧幸福等兄弟的打赏。谢众兄弟的票。那个……我真不是要打赏的,你们知道我从来不会主动这么干。我只是觉得,书写的好也罢,坏也罢,总得有个小小的互动。起码你们让我知道你们的想法。投投免费的票也是一种支持。当这些都没有的时候,我就怀疑自己了。所以就有了些小情绪。再次感谢,打赏我还是喜欢的,我傻吗我。)

按照林觉的安排,对于被俘的教匪做了甄别关押。林觉命人在教匪之中做了一次指证活动,将那些在教匪中威胁谩骂的死硬分子单独给抓了出来。林觉知道,光靠着一味的劝说那是没有效果的,当天傍晚,当着众教匪的面,郭昆和林觉亲自监斩,当众将七十多名跳的欢的死硬分子斩首示众。人头滚滚之时,对于教匪们而言更是一次震撼,同时也对其中一部分死硬分子产生极大的震慑作用。杀人之后,原本很多教匪威胁他人不准忏悔认错的情形消失的无影无踪。

……

就在兴仁府中林觉郭昆等人忙于整顿战后事务之时,兴仁府东九十里外的成武县县域之中,一只数目庞大的兵马正朝兴仁府疾行而来。

这只兵马正是淮王郭旭的大军,包括了三万步兵,八千骑兵以及大批的辎重攻城部队和后勤保障兵马。

郭旭是在昨日午后接到了教匪进攻兴仁府的消息的,当时他的兵马还在单县境内按兵不动。教匪进攻兴仁府的消息本是他意料之中的事情,但是随着这个消息而来的另外一个消息却让他甚为惊讶。那是关于晋王大军入驻兴仁府参与守城的消息,跟兴仁府攻守战开启的消息一起送达了郭旭军中。

在郭旭的计划里,兴仁府是要被放弃的一座城池。以兴仁府中仅三千多人的广济军兵马,想要抵挡住教匪最后的突围反扑是绝对不可能的。虽然郭旭在给刘梦圆的信中信誓旦旦的说他会赶去支援,给刘梦圆鼓劲打气,但郭旭却绝对不会去救援的。他的借刀杀人之计就是要让教匪突破兴仁府往西逃窜,届时位于京北的晋王郭冕的八九千兵马便不得不和孤注一掷的教匪正面交战。教匪虽然战力薄弱,但在穷途末路之时绝对不是好惹的,狗急了还跳墙呢,更何况是四五万教匪。所以,晋王的那八九千兵马恐怕难以挡住教匪的进攻,而这正是郭旭想要的结果。

对于郭旭来说,教匪破兴仁府之后和晋王大军遭遇之后有两种结果。绝不是胜败的问题,因为晋王的兵马必败;而是晋王的兵马败到何种程度的问题。一种是晋王大军不得不和教匪正面交锋,然后大败,晋王被教匪们俘虏或者杀死。这是最理想的结果,也是郭旭最期待的结果。不过郭旭心里也明白,这种情形的可能性不太大。就算大败而归,郭冕恐怕还是会被人保护着逃脱的,以郭冕胆小如鼠的性格,战斗打响时他恐怕便已经远离战场随时准备逃走了。

第二种可能便是,晋王知道教匪不可敌,会选择避其锋芒退让,将京北五县拱手送给教匪。选择阳武县那种地形坚守或者请求朝廷派援军前来增援,再与之决战。

相比较而言,倒是第二种的可能性更大,因为无论是郭冕还是郭昆以及他们手下的将领,都不是傻瓜。他们应该知道他们拦不住教匪,所以一定会选择避其锋芒,不会和红了眼的教匪死磕。但即便他们可以全身而退,京北五县却不免得而复失,朝廷是绝对不会答应的。只要他们敢那么做,那么外公吕中天便会在朝中发力,教郭冕等人吃不了兜着走。况且朝廷已经下旨命他们严守京北五县,他们若是不战而走,不但是怯战畏敌之举,还是抗旨不遵之罪。

总而言之,不管是哪种结果,他们都承受不起。之前晋王春风得意,于阳武大败教匪的功绩也将不复存在。而这就是自己扭转局面的机会。他们若和教匪死磕,自己乐于看到他们惨败,再挥军坐收渔翁之利。他们若是要逃,自己同样可以挥军进击击败教匪,这样不但和他们的行为形成鲜明的对比,朝廷里也会发起对他们的问责。

这个计划无论从何种角度来说,都是扭转自己不利局面的妙计。就连外公也对此深表赞同,积极的在京城给予配合。可见这个计划是绝对可行的。但是,郭旭万万没想到的是,晋王大军居然挺进了京东西路境内,居然开进了兴仁府。有了兴仁府的坚城作为凭借,晋王兵马加上广济军数千厢兵是绝对可以守住城池的,这一点毋庸置疑。一旦教匪在兴仁府受挫,那么后续的一切都化为乌有,整个计划也就完全失败了。

郭旭得知这个消息之后气的七窍生烟暴跳如雷,他先是认为自己被刘梦圆耍了一道。刘梦圆信誓旦旦的说绝对不会向晋王大军求援,说他只信自己,只效忠自己,他绝不会让晋王前来抢夺功劳。可晋王的兵马还是进了城。没有刘梦圆的邀约,他们是怎么进的城?

不过,冷静下来之后,郭旭意识到事情不会那么简单。刘梦圆就算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跟自己搞阳奉阴违这一套。他若是决意想晋王求援,也犯不着写信来向自己表忠心。这么做等同于故意耍弄自己,他是个聪明人,不会这么干。那么最大的可能便是晋王等人意识到兴仁府的重要性,他们提前做出了预判,所以强行兵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