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培训班(1 / 2)
十月初十科举日,不是大明的科举,而是人民军的科举。
去年十月初十,上千名考生参加科举,最终被人民军录取一千人。
被录取的一千人,年前就已经被派往到各地上任,先实习,表现合格即可转正,表现不好会继续实习或者赶回家。
如今大半年时间过去,被录取的一千人至少有八成成功转正,剩下的都已经被赶回家,人民军缺人,但也不会什么人都收。
表现最好的人已经晋升成为副处级官员,表现最差的人也成为一个普通官吏,要知道人民军政府中还有大量不识字的小吏,他们是品阶最低的,识字的官吏再差也要比不识字的小吏官阶高。
想要当官的人非常多,即便是商贾们也想要当官,商人如何去与官员相比。
当然,对于大商人来说,他们是不可能到人民军政府去当一个小官,一步步晋升,大商人更愿意让自己的子孙参加科举。
早前人民军与大明交战,人民军连战连胜,更是让明廷被迫签署停战协议,还赔偿给人民军上百万两银子,这事在大明统治区里不敢随意说,但在人民军统治区内是尽人皆知的事情。
“人民军很强大,即便无法覆灭明廷,也能够与明廷对抗,人民军大势已成。”
这是人民军治下许多豪绅商贾的想法,既然生活在人民军治下,又不敢去往大明统治区,豪绅商贾们便想在人民军治下有一个好的发展,仅仅是当商人不足以让他们安心,他们刚想要与人民军政府的官员拉上关系,或者自家有人当官,好帮衬一下。
全身心支持人民军的底层老百姓不算,其他人对人民军的信心逐渐增加,去年只有一千多人参加科举,今年参加科举的人数竟然超过一千八百人。
参加科举的人数让方南意外的有些多,当然,就算几千人一起参加科举也能够实现,广东人口近千万,以识字率百分之一计算,也有近十万人识字。
不过这都是人民军举旗之前的情况,人民军举旗后杀了或者抓捕不知道多少识字者,人民军治下识字率大大下降。
文人书生这一群体的确少,只有几千人,但识字的人会是文人书生的十倍以上,只不过大多数人能够认识全常用字就不错了,文学功底比文人书生差太多。
人民军第一次科举,考生主力是文人书生还有豪绅商贾家子孙,这第二次科举,就要不少文学功底差的人报名参加。
最主要的原因便是第一次科举的情况已经传散开,人民军科举对考生的文学功底并不算重视,只要将算术和常识学好,说不定就能够被录取。
便有大量文学功底差的人去文华书店购买书籍学习,想着通过科举成为人民军政府官吏,即便只是一个底层小吏,也要比以前的身份地位高。
依旧是在市级以上城市设立考场,十月初十,超过一千八百名考生进入考场考试,当天,考试便结束。
考试结束,外地的考生们都没有离开考场所在城池,他们要在这里待一个月时间等待人民军政府公布成绩和录取人员名单。
不需要担心有人会饿肚子,在这个识字率低的时代里,能识字的人想要吃饱饭还是比较轻松的,可以卖卖字、抄书等营生。
人民军政府也给无家可归的考生准备住所,甚至是提供饭菜,花费并不多。
各个城市考生的试卷统一快马送到广州城批阅,批阅完后排名,确定录取名单,再快马送到各个城市。
在考生们焦急等待中,一个月时间很快过去,十一月初十到来,考生们向着一个月前考试的考场聚集。
随着官吏念出考生排名,一个个被先念出名字的考生激动起来,按照第一次科举的情况,人民军录取几率非常高,只要排在前面,稳稳被录取。
正如考生们所想的,和上次一样,人民军直接录取一千名考生,到各地人民军政府实习。
实际上人民军政府官吏已经快要处于满编状态,再增加这一千名实习生,即便只有八成实习生转正,也会让人民军政府编制满到溢出,甚至会出现三个人做两个人的工作。
然而方南对这种情况还不满足,人民军显然不会局限于广东一地,明军在准备,人民军也在准备,下一次大战,人民军将开疆扩土扩大统治区范围,至少会扩大个几倍。
以人民军的军力提升,倒是有可能一战覆灭明廷,但人民军没有足够的官员去治理各地,所以方南打算来个两步走,先将地盘扩大个几倍,再停战几年休养生息,最后一战覆灭明廷。
不过也有可能出现意外,或许下一次战斗人民军将明廷直接覆灭了,这也要准备一个方南,说不得要大量启用原属于明廷的官吏。
而人民军这第二次科举,人民军不单单录取一千名考生当各地人民军政府实习,还额外拿出五百个名额,在市级城市开办官吏培训班。
愿意参加培训班的学生需要学习半年时间,由人民军政府官员轮班上课,半年后进行考试,考试通过后即可成为人民军政府官员,只不过是识字官员最低等级。
参加培训班的学生都有补贴可以拿,补贴不算多,但足以让考生一家人吃饱饭。
培训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