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统计(1 / 2)
听董雪说要找她爸爸,张蓓蓓有些好奇:“小雪你找我爸干嘛?”
“有点事情,想问问咱们村里孩子的上学情况。”这没什么好瞒着的,董雪就说了,不过张蓓蓓就更不理解了。
但她还是说道:“那小雪你在我家坐着等等,我去给你叫我爸爸回来了。”
张蓓蓓跑了出去,很快领着张校长回来了。
“小雪啊,有什么事情?”张校长端着一个搪瓷的茶缸,笑眯眯坐下,问董雪。
董雪组织了下话语,询问张校长:“张校长,是这样的,我是想知道,就现在来说,咱们村里有多少孩子没上完小学就辍学?如果想要资助他们读书,最少每个月每人需要多少钱,才能让他们继续上学?”
张校长是真没想到,董雪会有这个想法。
董家的情况,张校长是知道的,之前董洋烟重病,
董家三兄弟都是欠债不少,虽然现在三兄弟都在开个小店卖小吃,家里条件已经改善了很多。
他也知道董雪自己也在做小买卖,应该能赚点钱,但是要资助孩子上学,可不是一个小事情。
他皱了皱眉,问董雪:“小雪,上学是大事,可不是能拿来开玩笑的。”
董雪也认真起来,“张校长,这事情我们会拿来开玩笑呢,我是真的想要资助一部分孩子的,我也没什么大本事,就打算资助他们上完小学,好歹不用当睁眼瞎。”
张校长这才发现,董雪竟然是认真的。
他拿出一根烟点上,面上的笑容没有了,皱着眉头想了很久,“咱们村其实还好,每年小学都上不下去的孩子,也就十几二十个左右,学杂费之类的,每年每个孩子,大概二三十块钱…学杂费我能和学校其他领导商量一下,稍微减免一点,但是教材我也没办法,小学账上也没钱的。”
现在不是八十年代了,自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施
行以来,包产到户,到处都在宣传“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大大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
到现在,十多年过去了,一般只要不是那种偷偷摸摸超生生太多的,或者是老弱病残的,或者是太懒的,正常人都能攒下一些家底了。
攒下了家底,解决的基本的温饱问题,自然就会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
或许在农民的心中,不会有社会上升渠道狭窄这一类的认知,但是他们却也知道,知识改变命运,只有读书好,才能跳出农门,变成吃皇粮的公家人、文化人,受人尊敬。
所以现在小学就辍学的,在东庄村,已经很少了,毕竟东庄村是个大村子,村民也比较富裕。
差不多就是,东庄村的孩子,董雪不用管他们的吃,只要确保他们上学就可以了。
学杂费加文具消耗,一年也就四五千块钱。
比董雪想的,要少很多了。
董雪看着张校长:“可以的,这些孩子上小学的学杂费和书本费之类,扣除了学校减免的部分,其他的我来负责。”
张校长被惊到了。
他以为董雪会资助其中一两个孩子,这已经是很不错、很善良的举动了,没想到董雪竟然所有的孩子都要资助。
他有些震惊。
“这…小雪,这可不是一笔小钱。”在这个万元户都要被人人羡慕夸赞的年代,几千块钱真是很多很多钱了,很多人家一家人一年都不一定能赚到这么多。
董雪这么大的手笔?
董雪很认真,最后张校长终于接受了董雪是来真的这个情况。
他怔了一会儿,说道:“那行,那我就当真了。”
“本来就是真的。”董雪笑着说了一句,张校长呵呵一笑,“现在刚放假,要等到明年孩子上学,我才能知道到底有多少孩子不上学了,到时候我统计一下
,告诉你,然后我们去一家家劝。”
虽然大部分村民都觉得上学能跳出农门,成为城里人,但是有些家里实在困难的,或者父母实在不通情理的,也会让孩子辍学。
去有孩子辍学的村民家里,一家家劝他们,让他们送孩子上学,是张校长从当教师开始,就一直在做的事情。
顺便告诉董雪一声,也不费事。
不过,张校长忍不住问:“小雪啊,你为甚想起做这事情来?”
“我之前不是当教师么,就挺喜欢孩子的,而且我自己是因为家里穷,不能再去上学的,所以我就想,我要是有能力,一定要帮帮那些因为没钱上不起学的孩子。”
“本来想着是要资助高中生的,但是高中生一是需要的钱太多,再就是,他们就算是不上大学,起码也已经有了足够的知识和能力…”董雪把之前对那个编辑蒋庆涵说的话,又对张校长说了一遍。
张校长连连点头,张蓓蓓晾完衣服之后,就回来听两人说话,现在听到董雪怎么说,特别认同:“爸,你想想我奶奶,要是识字的话,上次就不会差点丢了。”
张校长听到自己女儿的话,也是猛然想起自己老娘上次去县城看自己妹妹,然后差点走丢的事情。
这么一想,他竟然也觉得董雪的想法特别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