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9章 茯苓造化糕(1 / 6)

加入书签

第七十九章——茯苓造化糕

过了腊八,便有人开始做年糖年饼, 发酵的麦芽小米用敞口的大锅加水来熬, 熬糖看的是火候和糖匠师傅的经验, 熬好的糖膏既要能够从锅中拔起, 却也不能够太皮硬, 否则口感不好,客人们是不买账的。烫手的糖膏倒在大案上铺得不烫手,便要趁软揉糖、拔糖、扯糖。

如今天气冷了, 糖才扯得好, 信安县这场雪停停下下,中间又落了些淅淅沥沥的雨, 地上湿了又干, 直到小年,地上终于累出了一层能够踩出脚印的雪面。扯糖也是手艺活, 直的成杆, 扁的做饼,还有圆圆的叫做糖瓜,糖瓜也分大小的。

余锦年入了夜还趴在人家糖店里, 看两个年轻的小师傅扯糖, 一边听他们聊天,说他们家曾经给一户富商扯过一个极大的糖瓜, 两手也捧不住, 里头还专门做成了空心的, 啪的一敲开, 里头裹着的各种花生仁、杏仁、瓜子仁的就都沙子一样地流出来,余锦年听得津津有味,忍不住又订了一个大糖瓜。

他们家的糖制法独特,成品的年糖或白皙如雪、或璀璨似金,比之别家店里的不知要好看多少。因着一碗面馆要的糖多,又是特制,余锦年也就有了蹲在人家店里欣赏扯糖的殊荣。两位师傅是亲兄弟,默契自不必说,这个揉出细长的糖条来,笔直地拎在手中,那个则在指间捏一截麻线,利落而均匀地在糖条上一绞,就掉下一个甜瓜形状的小糖球。

糖条下面有个盛满了炒香白芝麻的簸箩,绞下的糖瓜都是按照余锦年的要求,一口一个的大小,顺势在芝麻簸箩中一滚,沾得浑身都是香香热热的芝麻粒。

灯橘笼红,映得一颗颗糖瓜娇憨可爱。

余锦年迫不及待地抓了一颗来吃,因还热着,进了嘴先烫了舌头,他嘶嘶呼呼地迎着窗纳了几口凉气,再一咬,糖瓜被挤碎了黏在牙齿上,甜得人浑身一个激灵,他舌头嘴|巴都被糖瓜粘得挣不开,被两个小师傅你一言我一语地笑话道:“还未冻起哪,待放在外头一夜,明儿个早上糖就是脆生的,小老板怎的这样心急!”

他自己被粘了,怎么能放过其他人,随即又抓了几颗热糖瓜,用油纸垫着托在手上,乘着夜色跑回了不远处的一碗面馆,进了门,看见边看书边等他回来的季鸿,一肚子坏水地往人嘴|巴里塞了一颗。

可喜可贺季鸿的嘴|巴也被粘了起来,他矜持,自不愿向少年诉苦,只眉头皱锁着好容易才将这块黏糖吃下去,眼见那少年使了坏就要逃,二话不说就将人抓了回来,挤在房间两个柜子间的狭窄缝隙里。左边右边都摆着瓶瓶罐罐的要紧东西,余锦年后背贴着墙面不敢乱动,低声向他讨饶,季鸿哪里肯轻易放过他,实实在在地在他口中搜刮了一遍才罢休。

两人都是刚吃过糖的,一个赛一个甜,竟比那黏人的糖瓜还要难舍难分了。

明日就是小年,要洒扫内外、还要祭灶送神,两人也不能黏糊太久。余锦年告了饶,拿起清欢早就缝制好的小袋子,往里面填进苍术、花椒、艾叶、藿香、防风等芳香辟秽的药材,再用五色线扎紧了袋口,这叫屠苏袋,挂在檐下据说能够辟邪除秽的。余锦年倒是并不信这些鬼神说法,但是入乡随俗还是要的,于是自家门上悬一个,剩下的好在明日开门迎客时赠给食客们。

季鸿则不知在哪儿寻了个小木块,也坐在余锦年身边,用把简陋的小刀雕了个专门用来印小碗的木章子。虽说是木头做的,摸着却手感细腻,并无木刺扎手,章子顶上还特意留了个小洞,好用来栓系小绳,以防丢失。

他道:“时间紧,也没什么好料子,暂且先用着罢。日后给你换个好的。”

“喜欢着呢!”余锦年爱不释手,当即用一方细布包起来,放在腰间的小钱兜里。

第二日一大早,天际将露鱼肚白,街上就已有了人声,巡夜的更夫一路行来,还能撞上几个惯常爱睡懒觉的熟面孔,也是奇了。糖店里两兄弟也早早把余锦年预定的糖瓜糖饼送了来,生怕误了他店里的生意。经过一|夜的冷存,糖瓜们都已变得硬脆,用牙齿一敲,就碎在了嘴|巴里,咯吱咯吱饶有乐趣。糖是清欢收的,她一个没错眼,就叫穗穗摸去一大把,宝贝似的偷偷揣在兜子里,直吃得牙疼。

余锦年在后厨做红枣饽饽和团圆糕。

圆的或者元宝形的白面饽饽,上面缀着大红枣,上锅蒸,制法简单,图个吉祥罢了;团圆糕则是用糯米粉、素油、芝麻糖揉成面团,用模子打成小饼,同样在饭甑里蒸熟。

左右都已沾了手,索性再给季鸿做了份补虚损、健脾胃的造化糕。

这糕倒也不稀罕,是用茯苓、山药、莲子、芡实,都蒸熟了碾成粉,再与面和在一起揉制,依口味加了少许桂花蜜,最后揪成小剂子,压扁了再蒸一回即可,讲究的用图案模子烙一下,出个彩凤呈祥、五蝠平安。

做好了糕,余锦年用红曲粉调了粘稠的颜料出来,当做印泥,用季鸿给他雕的章子一个个地盖在糕点上,既颜色鲜艳,也于入口无碍。恰好季鸿本人经过,他一抬手,在对方手背也印了一个,高兴道:“给你盖个章,以后就是我的啦!”

季鸿对少年的耐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