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51章 留任(1 / 2)

加入书签

又聊了几句,霍凌转向正题。

“本公听说郡守大人近期给星纪城上了折子,希望继续留任定西郡?”

祝嘉良微微一愣,随即会意。

眼前这位不仅是岩陲要塞的守塞大将,更是云垂帝国为数不多的国公爷,位高权重。

最重要的是,他还是当今圣上的亲舅舅。

自己往星纪城递了什么奏折,恐怕不用特意打探,霍凌都会一清二楚。

“回国公爷,“祝嘉良微笑颔首,“确有此事。”

他抬眼望向天际,神色复杂。

“西境苦寒,土地贫瘠,世人皆知。几年前下官初到此地任职时,也曾一筹莫展。”

然而后来西凉入侵,他与家人同定西军民生死与共,数年相处反倒爱上了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民。

按照云垂官制,地方官吏五年一任,如今他的任期早已届满,本可调往他郡。

但看着满目疮痍的土地和百姓期盼的目光,祝嘉良实在无法就此拂手离去。

“国公爷,”祝嘉良面带愧色,“我们倾尽所有才击退西凉狼子入侵,如今郡里百废待兴。然定西地处边疆,人烟稀少且民风彪悍,若朝廷调来新郡守,恐难迅速掌控局面。”

“下官虽才疏学浅,但数年下来在百姓中还算有几分威望,站出去喊话尚有人听。既然如此,不如让下官再留守几年,待郡务及百姓生产生活步入正轨再作打算。”

霍凌听完,沉默良久。

他又环视了眼前的小破屋一周。

“你可想清楚了?”

此次回京,霍凌特意绕道砥石城,正是受任宁所托。

若这番话传回星纪城,祝嘉良留任几乎已成定局。

虽说一郡之守,在普通百姓眼中高不可攀。

但郡守和郡守之间是各不相同的。

定西只是云垂的下等郡。

正如俗语所说,星纪城高官云集,下等郡守最是卑微,即便入京也难有发言之地。

而云垂官员五年一任,祝嘉良已过而立之年,若再留任五年,顺利的话,今生仕途至多止步于上等郡守。

届时别说入主六部这个帝国的权心中心,甚至就任普通京官都是一种奢望。

哈哈。

“谢国公爷关心。”祝嘉良洒脱一笑。

“下官早已想通。无论官职高低,在哪都是为陛下分忧。再说了,人生短短几十年,若能造福一方百姓,为帝国出份力,便心满意足了。”

“至于什么高官厚禄,下官从未奢想。”

霍凌微微颔首,他像想起什么,话锋一转:“月前工部派了三百匠人西行,祝大人可曾收到消息?”

祝嘉良点头:“下官记得此事。”

这些工部官员都是专业人才,是前来协助定西郡勘测地质、规划水利、钻井找水及指导其他农耕技术的。

据说任宁对这些工匠寄以了厚望,甚至出发前还曾在皇城亲自接见过这些人。

“陛下有心了。”祝嘉良感概。

他抬头望向东方天际,仿佛能看见横亘在远方的落霞山脉,高祟且清翠。

“定西常年干旱少雨,但落霞山脉终年湿润,山顶甚至终年积雪不化。陛下有意引落霞山水西流,灌溉全郡,同时沿驿道广植林木保持水土。”

说到此处,郡守大人一声长叹。

“只不过这工程恐怕需要耗费巨额的人力财力。”

霍凌点头赞同。

不过如今国库不缺银子,此外帝国在东海岸俘虏了许多倭寇,正好让他们来干活。

他笑道:“虽需投入大量银钱时日,但一旦功成,咱们脚下的定西将成为塞外江南,惠泽万民。”

祝嘉良眼中不由泛起期待:“但愿如此。”

说完,两人相视一眼,不约而同轻叹。

其实早在祝嘉良上任前,引水工程就被其他前任郡守多次提出,然而每次都石沉大海,星纪城方面始终没有丝毫回应。

一来是国库空虚,朝廷实在拿不出钱来。

二来则是长兴帝在位时曾有放弃定西、与西凉人划山而治的念头。

老皇帝从没有开疆拓土的想法,更希望留给后世子孙一个容易掌控的帝国。

在他眼中,定西郡贫瘠苦寒,西凉又屡屡犯边,不仅无税可收,还需朝廷大量贴补。

与其耗费国力坚守这块“鸡肋”,不如依托落霞山天险设防更为划算。

加之定西还有世代驻守的岩陲要塞,霍氏一族最是能征善战,不好掌控,若与西凉交战中折损殆尽,反倒遂了他的心意...

不过身为帝王,终究要顾及身后名,不敢也不愿留下千古骂名。

于是长兴帝只能对定西采取放任态度,既不拨款建设,也不明言放弃。

原本他的目标快要达到了,可惜定西军民和岩陲要塞实在能打,生生又把西凉人给赶了出去……

反倒是他刚死,任宁尚未登基,工部就已派人西行,算算时间来也该到了。

霍凌笑着提醒:“不过祝大人,这些工部官员并非全数留在定西。”

祝嘉良略一思索,转头西望:“陛下是要在开伦筑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