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第64章(2 / 3)
较往年也多了些许,也有向康熙回禀前线军情的任务。
这一回回来的将领中正好有安嫔三人的娘家人,是康熙有意安排的。
京中倒不是没有这三家的人,只是说得上话的当家人都去了南边,康熙有意趁着先时闹得那一场的余韵还没过去,赶紧敲定此事,防止太皇太后看安嫔几人在宫里时间久了,再变了心思。
正月初六康熙召见了三人,这三人倒不是安嫔几人的生父,只是三家的当家人,算起来都是她们的伯父。
“如今大清江山不稳,朕先时寻了高僧还有喇嘛算了一卦,说要皇室积德行善来抵消满人入关时的杀孽。朕已经与太皇太后商量好了先将宫女放出宫的年纪改成二十二岁,减少太监进宫的人数,在各地建孤幼院还有旁的一些事就不和三位爱卿多言。”
说到这里康熙顿了顿,其实这些事情他没有和任何人商量,只是自己下了决定。这些都是平日里他与乌希哈聊天时她说的一些事情,乌希哈可能说完自己就忘记了,但他都记在了心里,每一项都深思熟虑过,像宫女太监这些就等着元宵后乌希哈接过宫务他好和她商量。
下面的三人听着康熙说起这些和他们要回禀的军情毫不相干的东西,不由得心里一跳。这些东西与他们虽不相干,但他们三人可都有侄女在宫里呢,皇上无缘无故说起后宫的事情肯定和后宫的嫔主子有关。
一时间不由得屏气静神,心中划过诸多念头。
“安嫔、敬嫔和端嫔进宫数年,孤零寂寥,朕有意将她们三人放归回家,再觅良人,不叫好好的姑娘在宫里头过着没盼头的日子也算是行善积德了。”
三人心中惊惧,虽他们满人不像南蛮子那样守着贞节牌坊,但也万万没有送进宫的姑娘被放还归家的道理。如此一来岂不叫人揣测家里的女孩时不时有什么毛病,而且怎的就送了他们家的姑娘回家,莫不是对他们有了偏见?
“皇上万万不可啊,哪有宫妃归家再嫁的道理,倘若嫔主子有错您只管教训,奴才绝无二话,还请皇上三思啊!”
看几人就要磕头请罪,康熙连忙抬手阻止。
“朕知道你们心中诸多顾忌,先听朕说完。一来此事有先例,可记得皇考静妃?二来三藩打了六年了,我八旗儿郎不知死了几何,便是三藩百姓恐怕也是如此,民生凋敝,人丁便是一大难题,朝中正要鼓励民间寡妇二嫁。但汉人多受理学影响,少有行二嫁之事,便是咱们满人入关这几十年也受此风气影响。朕有意从皇室做出榜样,选了安嫔三人放归二嫁,好带动民间男女婚事。三来朕与太皇太后怜悯她们三人,不愿叫她们孤老宫中,人说二嫁从己,届时由宫中出一份厚嫁妆,再来为表彰她们,朕有意封赏爵位,不至于连累三位爱卿族中姑娘。三位爱卿意下如何?”
三人心中苦笑,他们还能如何,皇上您如此显见已是下定了决心。
“臣等已明白皇上心意,只是到底事关重大,还请皇上准许臣回去思量一二。”
康熙挑了挑眉,心中一定,知道此事已成了大半,只是他们还不死心。
“几位爱卿不妨叫夫人进宫问问安嫔几人的意思,到底这是她们的大事。”
三人抹着汗愁眉苦脸地除了乾清宫,心中沉沉,宫里有自家姑娘不提万一有了皇嗣是何等荣耀,就说后宫有自家嫔妃皇上也能常常想起自家,不至于被人吞了功劳,就连宫中消息都能比人快一步,如今这般还得回家细细思量。
再说今日一早安嫔几人便被传去了慈宁宫,只是也没能见到太皇太后的面,被苏麻姑姑引进了慈宁宫的偏殿,里面候着的还有梁九功和芳姑姑。他们一个是太监里的头一个,一个是宫女嬷嬷的头子,是康熙最重用的两人。
安嫔三人心思不定,心里飘过百般猜测。
“奴才见过安嫔娘娘、敬嫔娘娘、端嫔娘娘,娘娘万安。”
三人心里忐忑,但还是镇定地叫起。
“不知太皇太后传本宫几人前来有何要事,怎的是公公和两位姑姑在这儿。”
梁九功嘴巴发苦,皇上怎的把这差事交给了他,这可真是要老命了。
咬了咬牙,仍是一副笑眯眯的模样,“回娘娘的话,今儿是皇上托了太皇太后,叫奴才和芳姑姑给娘娘们递个话。”
说完也不停歇,直接开口,“皇上有意送三位娘娘出宫再嫁,为世人表率。三藩之战打了许久朝中鼓励寡妇再嫁,奈何受汉人贞节一说影响,须得皇室出面以作表率,皇上选中了三位娘娘,届时欲以皇室贵女的身份送三位娘娘再嫁。”
从梁九功开口三人就已经是一副怒目而视饱受羞辱的模样,不过是碍着三人都是主子跟前的红人才隐而不发,待梁九功停了嘴,安嫔已经是一副柳眉倒竖,疾言厉色的模样。
“本宫仿佛是听错了,这天底下竟还有此等荒诞之事,公公若有意折辱本宫,倒也不必费此周章。本宫倒要去向太皇太后问个明白。”
梁九功苦着脸看向苏麻和芳姑姑,这可该您二位上了呀!
二人对视一眼,先安抚住了三人,不至于将事情闹大,然后跟她们细细分说。
“……此事皇上已经下定决心,太皇太后也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