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51、051(1 / 2)

加入书签

第51章

“我觉得可行。现在我们有几十个技术员,可以先在徐市试行这个方案。反正刚开始的定价比较高,差不多溢价两倍吧,这个完全能负担得起后续的免费维修费用。而且徐市底下的县、乡镇就那么些,每个镇设立一个维修点,我们跟客户提前说好位置,做个明显标记,然后让技术员每周的哪一天,开着维修专用的三轮车去一次,这整个乡镇能买多少量三轮车?一个技术员足以应付他们了,而且,如果他们车子坏了,没办法送到维修点,而要让技术员主动过去的话,对我们的车子也有损耗,倩倩说遇到这种情况时,要额外收个□□费,也不过分。”

等陆总工说完,盛部长也想得差不多了,“徐市总共有五个大县,六十个镇、七个乡,按照倩倩的说法,我们先理想化来构思——假如八一厂的三轮车卖到每一个乡镇,那我们就得履行约定,成立六十七个临时维修点。每个维修点,每周都要有人去一天,也就是说,我们需要有十个技术员,每人负责其中七个维修点,从周一到周日,轮流去不同的维修点。”

这样就能保证,六十七个乡镇,每周都有一天可以得到八一厂的维修服务。

“需要十个技术员去跑这件事,那也就是说,我们还需要给他们配置十辆三轮车,带着维修器材过去?”厂长微微皱着眉。

目前才生产一百辆呢,预算里就先划出十辆自家用了,总觉得有点不得劲。

盛部长知道厂长前些年管这个厂子不容易,留下点小气的毛病,只得笑了笑,劝说道:“如果这一批的一百辆,能卖出去九十辆,我们本来就已经回本了,连同之前搞研究的那几个月,技术员们的工资、还有浪费的材料,基本上都回本了。”

“按照这个势头,后面再能多卖些,就是纯赚的。免费帮人家维修,就是换换小零件、给上点机油什么的,那每个月能损耗掉多少钱?”

“话是这么说,”厂长一时有点钻牛角尖了,“之前我跟领导说大话,讲我们肯定能卖出去三轮车,现在车子做出来了,我反倒日夜担心不好卖了。”

对于一个厂长来说,废了大半年功夫做出来的产品,要是没被市场接受……他完全想象不到到时候会怎样。

他的心理压力有些大。

结果大家花了一整天的时间,光聚在一起开会,把怎么销售三轮车、怎么做售后的问题先给商量好——目前八一厂计划只在徐市范围内试行,现有的技术员完全足够用了。

而且,按照他们之前的调查,由于徐市地理位置还不错,但交通方面有些拖后腿,国家在徐市规划了许多工程项目,所以在接下来的两三年里,光是徐市大概就可以消化掉两千辆小三轮。

这个数量看着并不多,可这只是一个市而已。威省除了徐市,还有另外四个市呢。

八一厂决定步子迈稳一点,先在徐市卖,有点名气了,再逐渐囊括整个威省市场。要负责整个威省,八一厂的技术员肯定就不够用了,到时候要怎么解决问题,厂长、盛部长、陆总工,找了萧鑫跟肖倩倩,在私下又谈了一会,定了一个大概的章程,至于具体怎么安排,等到了那时候再说。

第二天上午一上班,所有人就开始分工合作,先把第一批产出的一百辆三轮车给打上编号,另外给编制印刷出对应的合格证书。合格证书跟保修卡是装订在一起的,购买者需要保管好这两样东西,要免费维修时,是得靠这个凭证来找八一厂技术员。

而技术员们,以后给人家每做一次维修,具体修了编号为多少的三轮车,那辆车的哪里坏了、维修用了哪些材料等等,都要记录在册,方便偏文员工作的技术员们,对这些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后,去发现是车子本身设计有什么问题、还是哪辆车所在的区域环境太差等等。

这时候,无论是盛部长、陆总工,还是目前等级最低的二级技术员肖倩倩跟萧鑫,都忙得团团转,一天到晚没歇脚,才终于把这些事给做完了。

第二天刚好是周五,厂长在前面大操场中间的演讲台上,登高一呼,“技术部的同志们,今天一定要好好展示你们的口才,骑着我们的三轮车到人家当面去,勾住他们的心神!”

肖倩倩对厂长这么诡异的打气词表示无语,不过,她还是给萧鑫检查好了挎包,见他带的干粮跟水都足够,才放他上大卡车。

萧鑫被派去的地方有些远,而且大家总不能真的骑着这些新三轮去目的地——这些都是新车子呢,万一骑在中途磕碰了哪里,到时候还怎么卖。

所以,他们是临时征用了厂里的运输卡车,足足征用了五辆,每辆卡车上小心翼翼地载着两辆新三轮,以及负责去推销三轮的技术员们。

为了征用这五辆卡车,盛部长跟运输部的部长吵了将近一小时,最后是厂长施压,才成功征用的。不过也仅限今天一天了,之后技术部每天顶多能借用两辆卡车,要是运输部忙,有可能连一辆、两辆都不会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