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 章(1 / 2)
【改正朔,易服色,内修法度】
圆镜之中,画面之所见,是宣室殿内,君臣对坐,互相问达。
少年天子目光沉凝,道是:“何以为王?”
大儒俯首,既而震声:
“王者必受命而后王。”
又道,“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
什么意思?
翻译过来就是汉武帝刘彻对大儒说:什么是王,什么是天子?朕怎么觉得,这皇帝当得有点不爽呢?
于是大儒董仲舒回: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这个皇帝并不是谁想当就能当。
必须要有天命。
老大您就是上天的儿子,是奉天命来统御万民的。
怎么样,你看这样说还可以吧,有没有觉得开心一点?
您都是上天的儿子了,整点白里透红与众不同的东西,昭示一下权威很合理吧?
好叫天下人知晓,政权已经更替,您的权力是上天赋予,非是人力之所为。
正即正月,朔指初一。
改正朔即重新规定每年正月初一的具体时间,颁布新的历法。
历法上启天命,下利百姓。所以每个开国皇帝多推行一套自己的历法,以示天命所归,和新朝对百姓的统治。
正所谓新朝新气象,易服色则是指制定新的服饰制度。
上至皇帝,下到百姓,使用新的服饰制度,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提醒人们新朝的建立,是一个新的国家的象征。
礼乐就更不必说,汉高祖刘邦白手起家而有天下,周遭重臣大多草莽出身言行耿直,不通礼仪。在宴会抑或者朝堂中拔剑起舞绕柱而走,甚至是上演全武行都是常有的事。
老大啊咱兄弟也不想的,可这不是酒喝多了吗,再说了以前打天下时不都是这样?老大你还和兄弟们一起勾肩搭背呢。
刘邦:......
说的好像有点道理......个锤子哦!要是还和以前一样那我这皇帝当得有什么意思?
直到叔孙通率领儒生,杂采夏商周和秦朝礼仪,以正君臣之位。刘邦方才得意开口,“吾乃今日知为天子之贵也!”
舒坦,太舒坦了!咱今天才知道,当皇帝原来是这么舒坦的一件事情!
于是任命叔孙通做为奉常,制定仪法。只可惜还没搞完这老哥就去世了,于是还有的东西便被搁置了下来。
等到汉武帝刘彻的爷爷汉文帝在位之时,贾谊就曾经公开表示:
“汉承秦之败俗,废礼义,捐廉耻。”
更有甚者,居然杀害父亲兄长,盗窃偷走宗庙器物。
这一切的背后,究竟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
汉承秦制,结果好的东西继承,不好的东西同样继承。当真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啥都别说,赶紧的,礼乐制度搞起来!
但很可惜,因为遭到周勃、灌婴之辈的忌妒,所以并没有被采用。
然后就到了汉武帝刘彻时期。
刘彻心想,汉高祖刘邦找不到四匹同色的马来拉车是因为条件不允许,但朕不一样啊?
我爸我爷爷给我留下这么大的家业难道就是为了叫我当孙子的?
看清楚了朕是谁?
皇帝,天子,天字第一号的霸道总裁。
这样君不君臣不臣的像什么样子?朕还要不要面子的!
搞起搞起,都要搞起!
曾有学者这样描绘文、景之后的社会现实:天子没有尊严,豪强地主和富商生活奢侈淫逸,他们的奴婢的穿戴甚至都超越了皇帝和皇后,然而农民却得不到温饱。
这样的国家虽然繁华,虽然富强,但并没有得到尊严,亦没有得到人民与百姓的认同。
汉武帝之采纳董仲舒的建议,想要做出变更,便在于使各项法令制度、服饰规矩,深入人心,成为人们的生活习俗和习惯。这样即使有人想要篡权甚至是建立新的王朝,那么也会招致百姓的反对。
后来的西汉末年王莽篡位之所以失败,便有此方面的原因。
别的不说,就这块地,祖祖辈辈都是咱家的。凭什么你王莽一上台,说收归国有就收归国有,开啥玩笑?
还有,咱五铢钱用的好好的,你说改就改,考虑过咱小老百姓的感受吗?
此处点名某些政权,都说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轻易毁损。凭啥要剃头?
是是是,水太凉,头皮痒。
所以这就是你们开历史倒车的理由?
虽然说建元年间刘彻和董仲舒之间的这次奏对,以及之后的儒家礼制因为老祖母窦太皇太后的阻扰而被废弃。但,老祖母终究年事已大,又怎么活得过旭日初升一样的君王?
太初元年,汉武帝刘彻颁布新的历法,是为太初历。
采用夏正,以正月为岁首,一月因此被称为正月。
正月初一成为每年的第一天。
此后上千年,神州大地正月初一过大年的习俗,由此而始,逐渐形成。
同时,汉武帝是第一位使用年号的皇帝。
在汉武帝以前,虽然有改元的措施,但没有建年号。直到太初元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