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1章 第 161 章(2 / 3)

加入书签

宗进城之前就把事情全部扔给其他人,进城后直奔紫禁城而去。

汇报差事的活儿交给老徐大人和小曹同学,他绝不抢功,离家那么长时间,他要赶紧去当玛嬷额娘的乖乖小宝贝儿,而不是去御书房听他三哥“哪里哪里,孩子还小,还得多历练”的借他的事情来让别人夸他教导有方。

从小都是这样,这一套流程走下来,他中间想喝口水都难。

不干啦不干啦,人家是在皇帝跟前捧哏,他连捧哏都算不上,那就是纯纯一工具人。

隆禧在宫门处和徐旭龄、曹寅分道扬镳,和顾问行打了声招呼,目送他们去御书房,然后一溜烟跑去慈宁宫见长辈去。

他要回来的消息宫里早就知道,不用他两边跑,太后太妃们肯定都在慈宁宫等着,别的不说,这点地位他还是有的。

没办法,谁让他是兄弟几个里面最受宠的崽。

慈宁宫里的确热闹的很,太后太妃们都惦记着她们娇生惯养长大的小祖宗,生怕他在外面受欺负,今天一大早就收拾妥当来慈宁宫等着。

你一句我一句说着话,倒也不觉得时间过的慢。

太皇太后年纪大了就爱回忆当年,不年不节的见到那么多人聚到自己这儿,从隆禧小时候开蒙上学的事情一直回忆到那小子现在长大成人,说着说着底下就有人开始抹眼泪。

人老了,受不了这么煽情。

隆禧以为他回来会得到额娘们的嘘寒问暖,万万没想到一进门就看到她们拿着帕子集体抹眼泪,猛然看到这种场面的时候人都傻了。

怎么了这是?

太皇太后抹掉眼尾的泪珠,招手让愣在门口不敢进来的小孙孙进来,“快别抹眼泪了,瞧把我们隆禧吓的,都不敢迈腿了。”

太后擦擦眼睛,坐正了身子小声埋怨,“还不是额娘惹出来的,您要不说那些,我们怎么会掉眼泪?”

“得得得,是额娘的不是。”太皇太后也不和她们争这个,拉着小孙孙的手开始问他在外面吃的怎么样住的怎么样,几个月不见瘦了黑了,回来一定得好好补补。

隆禧觉得他没瘦也没黑,他在外面过的滋润的很,甚至还觉得自己比离开京城的时候高了几公分。

不过世上有种受苦叫你妈觉得你受苦了,他现在也差不多,就一句话,不要和长辈们逆着来。

外面的条件的确比不得家里,但是他是谁,他可是玛嬷额娘们一手带大的宝孩儿,一身本事去哪儿都能照顾好自己,玛嬷看着他瘦了黑了,其实他是壮实了。

瞧瞧这胳膊上的肌肉,都是他出门在外练出来的!

一屋子人被他这自卖自夸的架势逗的不行,也顾不得回忆当年,都凑过来听他讲外面的情况。

隆禧正想转移话题,他都长那么大了,再听长辈们说小时候的糗事儿难免难为情。

这次出去几个月,只挑几座城就能说一下午,不过之前隔三差五会往宫里送信,现在人回来了,自然要紧着信上没写过的说。

额娘们在宫里住了大半辈子,对怎么做生意不感兴趣,隆禧也不说朝廷准备在地方实行什么政策,只拿她们感兴趣的说出来凑热闹。

紫禁城里的生活很单调,对太后太妃们来说更是如此,除了逢年过节让戏班子进宫唱戏,其他时候只能靠说话来解闷。

皇帝崇尚节俭,宫里也没有奢侈到天天让戏班子进来唱戏的地步,真论起奢侈,京城的王爷贝勒们府上才是真的奢侈。

太后太妃们都喜欢听戏,江南那边的戏和京城不一样,那边流行的是海盐腔、昆山腔、弋阳腔。

后来昆山腔出了个厉害人物魏良辅,吸收了当时余姚腔、弋阳腔、海盐腔等多种戏的特点,因为这种腔调软糯、细腻,好像江南人吃的用水磨粉做的糯米汤团,因此还有另一个名字,叫“水磨调”。

也就是如今一家独大的昆曲。

他这次回来也不是空着手回来的,过些天就能让戏班子进宫给太后太妃们掌掌眼,高端艺术他欣赏不来,额娘们个个都比他厉害,点评一下戏班子的水平肯定没问题。

前头的话听着还像那么回事儿,越说就越不对劲,太皇太后那么大岁数不是白活的,一听就知道这小子肚子里藏着坏水儿,“怎么出去一趟还对唱戏感兴趣了,别扯那么多,说说到底想干什么?”

“瞧玛嬷说的,孙儿真的只是想让戏班子进宫给您解闷,别的什么都不求。”隆禧连忙叫屈,他是那种市侩的人吗?就不能纯纯的想对玛嬷额娘们好吗?

他可是纯亲王,听听这封号,多纯,玛嬷怎么能这么想他?

纯纯的纯亲王绕过他们家玛嬷去额娘们那儿诉说委屈,要不是在座各位都知道他是什么性子,没准儿就被他装可怜给骗过去了。

太妃们该喝茶喝茶该吃点心吃点心,三三两两凑在一起讨论南边的昆山腔。

天底下所有的好东西都会长脚往京城跑,她们虽然深居后宫,但也不是什么都不知道,昆曲又不是最近才流行起来的,那是前朝就风靡天下的戏腔,前朝最鼎盛的时候,只一个苏州城就有好几千唱昆曲的戏子。

据说当年唱昆曲的地方也多,秦淮河畔可以唱,草台乡间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