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七十六章 二王相会(1 / 2)

加入书签

开元十九年九月十五日!

注定不是一个平凡的日子。

天气黑蒙蒙的,阴阴暗有下雨的迹象。

裴旻一早就出了门。

今天是十五日,也就是望日。

唐朝的朝会有追朝、常朝、会朝、大朝四个说法。

追朝是临时临急来的朝会,朝廷遇到面临水火意外灾害,有紧急军情甚至政变这些突发事件时的聚会。

常朝即是每日的例行公事。

会朝是每年的元日就是正月初一和冬至日这两天,也是最大的朝会,九品以上官员全参加。

而大朝即是会朝之后,最常见普遍的朝会。

每月的朔,望两日,也就是初一、十五,满朝文武都要参加。

尽管李隆基卧病在床,无法主持,身为太子的李琰,却已经开始担负起了监国的重担。

虽然表现有些不尽如人意,但在李元纮、裴旻的支持下,也能处理好一切事物。

一路向皇宫而去,沿途上皆是赶往皇宫的官员。

裴旻是策马而行,沿途的官员都向他问好打招呼,态度友善热情。

裴旻这些日子以文宗的身份,结交长安名士,让他原本就极佳的名望更上一层楼,京中官员莫不想与之交好,成为入府宾客。

裴旻也熟能生巧的与周边官员打着招呼,身为尚书左仆射,六部要务皆在他一身,所需要的人脉远比门下省、中书省更要强大,在这方面也尤为注意。

进入兴庆宫的兴庆殿。

裴旻身为宰辅大臣是有权利在朝会开始之前,在偏殿小屋奉茶休息的。

这个人性化的设定原本是针对宰辅大臣大多上了年岁而设,裴旻并不觉疲累,却也没有特立独行。

在殿外与一众人打了招呼之后,走进了偏殿。

这一入偏殿,裴旻意外见到一个不认识的人,不免将好奇的目光落在他身上。

这一看,眼前不由得一亮。

他是一个身穿紫色底绣上莽纹的朝服,脚踏黑色武士皮靴的英伟豪杰。

身形和裴旻相仿,最多矮了一寸半寸,体形极隹,虎背熊腰,长得非常的帅气,不是杨国忠的那种漂亮,而是英姿勃发。眉毛、眼睛、鼻子、嘴,还有健康而富有光泽的肤色,便如刀削斧砌一般。

裴旻是公认的美男子,而对面此人论及样貌风采,却一点也不输给自己。

最让裴旻奇怪的是在对方的身上,裴旻依稀看到了几分李隆基的风采。

当然不是现在这个挺着大肚囊,沉迷享乐,思想颓废的这个李隆基,而是昔年敢于太平争锋,与裴旻一起诉说雄心壮志的那位神采飞扬的一代明主。

尤其是眉宇,特别的相像。

要不是此人模样比自己甚至比还要大上些许,年岁不对,裴旻甚至要怀疑是不是李隆基早年多情,在某个地方留下了一个不知名的种。

瞬间,对于此人,裴旻充满了兴趣。

这偏殿没有一定的身份,无法入内的。

在长安的这些日子,裴旻实在想不到还有哪个大人物自己居然未曾谋面的。

而且他穿的是紫色莽袍,至少也是与自己一样,有着郡王爵位的存在。

“是谁?”

裴旻忍不住暗自揣摩。

对方也注意到了裴旻的存在,大步走了上来,笑道:“这位想必就是裴郡王了吧,在下李祎,久仰大名,今日得见,三生有幸。”

李祎!

一听着名字,裴旻瞬间大悟,原来是他。

也难怪根李隆基有些相像,他的身体里也是留着李家皇族的血液。

李祎是太宗皇帝李世民的曾孙,吴王李恪之孙,张掖郡王李琨之子。

李恪是悲惨的,也是幸运的。

李恪皇位没有争过昔年的李治,还给长孙无忌冤杀,脱离了皇族。直到光宅元年,李治才恢复李恪四子皇族的身份,才让其长子李仁承袭父亲的爵位。

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正是因为李恪的四个子一度脱离皇族,并无半点影响力。反而逃过了武则天对于李家皇族的清洗。

神龙元年二月,五王发动政变,逼迫武则天退位,唐中宗复国号唐。

为了振兴李唐皇族,就在这一年,唐中宗大量封爵皇族,李恪长子李千里被封为正一品的成王。次年,李恪之孙、李琨次子李祗被封为嗣吴王,而李恪被追赠司空、并重新以亲王礼改葬。

李恪的后人再一次走上了历史的舞台。

李祎少年就很有志向,对母亲非常孝顺,与家人相处也很和睦,抚养弟弟李袛以友爱而著称于世。

景龙四年,李祎任太子仆,兼徐州别驾,加授银青光禄大夫。本来作为长子,李祎应该继承爵位,但是李祎坚持让给自己的弟弟李祇,唐中宗非常赞赏他的品性,因此特别封他为嗣江王,作为嘉奖,以承袭唐太宗十一子李嚣的爵位。

之后李祎出任德州刺史,此后又调任蔡、衢等州刺史,他为官数年,政绩非常出色。

由于李祎为官清廉,治理严办,不论官员还是百姓敬畏且信服他,李隆基对之也非常器重,被朝廷日渐重用,被调任京城为光禄卿,随后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