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名利民利(1 / 3)
{ } 无弹窗 府衙里听得动静的裴母、娇陈、张九龄、袁履谦、江岳、李翼德、李嗣业、李林甫、裴晨霖等人出来见此一幕,也深深为之震撼。
想不到裴旻在洮州不过四年,尽得百姓如此爱戴。
众人中唯有顾新能够体会百姓此刻的心情:
回想当初的洮州,吐蕃九寇,抢人杀掠,毁田捣地,可谓恶事做绝。那时百姓不敢外出,龟缩城中,一切吃食,全靠朝廷供应,与圈养的牲口无异。
但这一切随着裴旻的到来改变了!
裴旻初来洮州时,以雷霆手断治理姚州,将百姓聚于一起,鼓励商人开设厂房发展民生,通过工业发展改善了洮州百姓的生活。其后大破吐蕃,夺取广恩镇,免去洮州兵灾之后,又全力发展畜牧业、商业,推行组建产业链,令洮州砚石、洮州奶酪、羊毛衣、奶油茶、奶酒、蛋糕等食品,畅销关中。
短短几年,一改洮州颓废之势,令洮州起死回生。
至关重要是还是裴旻心念为吐蕃劫掠去的百姓,一而再再而三的,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手段逼迫吐蕃与之交易放人。
吐蕃九寇洮州劫掠走的八千余百姓,让他救回来了六千八百之数。
这些人在吐蕃过着非人的生活,裴旻不但将他们救回家乡,还借牛借羊,供给他们生计,让他们有一个稳定的家……
这一款款一项项细算下来,如何能让洮州百姓不心存感激?
百姓有此举动,在顾新看来是理所当然的。
裴母、娇陈心中也有莫名自豪,均想着:这就是我的好儿子(好丈夫)……
裴旻让人去将所有百姓搀扶起来,高声道:“乡亲们,你们脚下的这块地叫什么!陇右,我现为陇右节度使,并未真正的离开,一样护着你们安危,只不过是从洮州转到了鄯州而已。鄯州离洮州不远,你们要是真想我了,也可以来鄯州看我嘛!乡亲们,别将我视为离去,只不过是搬个家,住的远了一些。”
百姓中传来一阵笑声。
裴旻深深吸了口气道:“这天气有些反常,你们在工作的时候也要多多注意,别中暑了。若是病了,也别撑着,小病磨大病,更不值当。我相信,只要愿意干,我洮州百姓应该不至于身无长物,家无余财。要真是如此,也只能说明我这个刺史没有做到位了。”
“诸位……后会有期!”
裴旻对着所有百姓一拜,让裴旻、娇陈、王氏上马车,一行人就此离开了洮州。
百姓也没有散去,而是在后面徐徐跟着。
裴旻再三劝说无果,也只能依之由之。百姓们直至送到了姚州与淳州的交界处,方才各自散去。
裴母掀开车帘,探出头来道:“我儿得百姓如此爱戴,不枉在洮州为官三载,娘亲有子如你,不枉此生。”
裴旻听着裴母的欣慰之言,开怀笑道:“我辈一身所求,不过为名为利。今日可见,孩儿并未走错路,名利与民利,差别不大。两则完全可以相互依存……想要出人头地,未必一定要使用非常手段。与民同利,一样是条出路。或许,难走一些,但是心安理得。”
张九龄叹道:“裴国公此言大善,名利民利,有民自有名,两相得利,才是官员最正确的道路。”
袁履谦道:“一人走,或许难了些。有那么多人陪着,再难走,又能难走到哪里?”
江岳、李翼德、李嗣业、李林甫、裴晨霖也似乎受到了百姓的热忱感染,齐声道:“我等愿意陪国公走下去!”
裴旻豪气干云的一笑道:“有你们支持,就算山长水阔,又是何惧?”
他们一行人于天明时分,抵达了河州。
看着又是一个大太阳,裴旻一如既往,在河州城内包下了一个客栈,让所有人歇息。
睡了一觉,裴旻见袁履谦正欲出门,叫了一声:“履谦兄,这是去哪?”
袁履谦道:“四处看看!”
裴旻瞧了瞧当空刺眼的太阳,道:“等等我,我们一起去!”他换了一身较为朴素的衣服,跟着袁履谦一起出了客栈。
裴旻微低着脑袋,避开太阳的直射,问道:“履谦兄不会是瞎逛吧?”
袁履谦笑道:“想去城外田地看看,顺便巡视一下守城的兵卒,瞧瞧他们在这大热天里,是否渎职。”
裴旻对袁履谦竖起了一个大拇指,道:“真不愧是支使,果然尽职。”
袁履谦的官职是节度使支使,负责监察重任。
裴旻这个陇右节度使手握七万五千大军,这七万五千人马并非是聚集在一起,而是分为临洮、河源、积石、莫门、白水、安人、振武、威武、宁塞、镇西、宁边、威胜、金天、曜武、武宁、天成、振威等军遍布在鄯、秦、河、渭、兰、临、武、洮、岷、廓、叠、宕十二州。
裴旻的职责就是总管这十二州的军事,但是他一人又需要坐镇鄯州,对于鄯州之外的十一州,难免鞭长莫及。
节度使支使就如监察御史,不定时的巡视十二州之地,以免出现地方军使懈怠,阳奉阴违。
节度使支使也就等于是节度使的眼睛!
袁履谦方正不阿,正是支使的最佳人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