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1章 开发北海(2 / 3)
,押送往坠星域,在那里接受改造。不出意外的话,他们此生都回不来了。
哪怕改造成功,也将在坠星域定居,姜黎是不会让他们有机会重回北海的。
他们在北海生活太久了,早已习惯了北海的环境,且对北海知之甚深,掌握了北海很多隐秘,以及诸多未知的机缘。
留他们在北海,只会成为隐患。索性将他们迁走,来到陌生的环境,让他们重新开始。如此,只需繁衍个两三代,他们就会渐渐忘记北海,成为坠星域的原住民。当然,只是迁走北海妖族还不够。接下来,姜黎还要费大力气的填海造岛,继而从各地迁移人口至北海。
想要将北海纳入人族的掌控之中,那北海之内,自然要住满人族才对。不然,北海之内,人族就那么一点,凭什么统御北海?
除此之外,迁移大量人口至北海,不仅有利于姜黎的统治,更有利于他限制北海正道的发展。
北海妖族未灭前,姜黎与北海正道确实是盟友。但随着北海妖族被灭,他们的关系自然会随之发生变化,不再是盟友,而是变成竞争对手。
北海妖族被灭后,北海的权力出现大面积的中空。北海正道抓住机会,必然会迎来发展的高峰期,实力于短时间内膨胀起来。
这时候,姜黎要是不从人族迁移人口至北海,以填充北海妖族消失后留下的空白。那要不了多久,他这个北海之主就会被北海正道势力给架空,沦为傀儡。
北海妖族还在时,姜黎拿捏北海正道轻而易举,随随便便就能给他们扣上勾结妖族的帽子,然后将他们连根拔起。
可随着北海妖族被灭,这种事就行不通了。在正道的框架下,姜黎必须得守规矩,不能再随随便便的大开杀戒。
不然,那些暗中盯着他的人,绝不会放过弹劾他的机会。
而随着姜黎开始守规矩,他对北海正道的威胁就没这么大了。尤其是,身为正道的一员,他们随时都能得到仙道的支持,这就使得他们更有底气与姜黎抗衡了。
是故,不要再说什么,北海正道不敢与姜黎为敌的话。先前是不敢,但现在就不好说了。
此一时,彼一时嘛!
还有,姜黎说是得到了北海的掌控权,但这并不意味着,别的势力就放弃对北海的窥伺了。
倘若北海上下,只有姜黎一方势力,那其余势力自然不好插手。可现在的情况是,北海这里除姜黎之外,还有一方本土势力,即北海正道。
更关键的是,在收复北海之事上,北海正道是出了大力的,换而言之就是,他们都是功臣。
这就使得,哪怕姜黎成了北海之主,也不能驱赶他们。相反,还要重用他们,对他们大加赏赐,以酬其功。
既然北海还有另外一方势力,那就给了外人,尤其是仙道,插手北海的机会。只需拉拢了这些北海正道,就能名正言顺的插手北海之事,不停的给姜黎上眼药。
仅凭北海正道之力,那肯定无法架空姜黎。可要是再加上仙道的支持,那就不一定了。
为防仙道借北海正道之手架空自己,姜黎自然要尽快迁移人口至北海,以填补北海妖族被灭后留下的空白。
只要人族在北海占据了主导地位,那就算北海正道的发展再快,也要被姜黎压制,难以掀起什么浪来。
就是有一点很麻烦,那就是人族是陆地生物,只有极少数人才能适应水下的生活。这就导致,姜黎不得不费大力气的,在北海填海造岛。
当然,填海造岛的命令是姜黎下的不假,可执行的人却不是他,而是留在北海的人族帝君们。
姜黎留他们在此,就是为了此事。不然呢,难道还要他亲自动手填海造岛不成?
……
“传我命令,通知各域人族,北海新复,正值百废待兴之际,方方面面都很缺人,到处都是机缘。若有人想搏一个前程,尽可动身赶来。”
“除周国及其盟友外,我来者不拒!”
原北海龙宫旧址,被姜黎当成临时府邸,在此发号施令道。
人族很大,人域只是人族的大本营,除此之外,诸天万域之中,都有人族的足迹遍布,无非是人多人少的区别。
这人一多,所需的资源就多。但内部资源有限,根本无法满足众人的需求。所以,自人族建立以来,对外扩张的步伐就没有停过。
这也是为什么,人族的足迹分布如此之广的原因。除人族外,其余大族也是这个情况,不想内耗的话,就只能不停的向外扩张。
古早时期,人族的扩张是无序的,往往是一些活不下去的人,为求一线生机,结伴远走域外,试图搏一个前程。
而随着轩辕黄帝创建分封制,分封万国。人族的扩张方式就变了,诸侯继承人留守人族,之外的子嗣率兵出征,打到哪里是哪里。
打赢的话,直接原地建国。打不赢也不要紧,他们背后有人,随时都能派军支援。
姜黎号召各地人族赶来北海,实际上,就是给这些人,也就是明明有能力、有野心,但受制于出身,却无法出头的人一个机会。
如诸侯的嫡次子、庶子,他们血脉强大,天赋肯定远超普通人。但没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