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2 章 痴情张于旦(1 / 3)
银幕上佳人纵马入林,非但貌美如花,更是英姿飒飒。 寄居寺庙读书的张于旦本因心中烦闷,独自到后山林中散步,不期与佳人偶遇。 他何曾见过这般鲜活又美丽的女子?一时竟是痴住了。 恰在此时,鲁姑娘张弓搭箭,射下了一只红腹锦鸡。 正在半空中腾飞的锦鸡冷不防中箭,好巧不巧,正落在了张于旦的头上。 这个初遇,可以说是非常俗套了。 但很多套路之所以沦为一个“俗”字,就是因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用得人多了。 不过,在这个电影刚刚萌芽的年代,这个套路还是很新鲜的。 至少身旁的徒淮就忍不住眼睛发亮,“这就是上天注定的缘分吧?” 太子虽然没有说话,但看得却很认真。 眼看自己的猎物砸到了人,鲁姑娘觉得很不好意思,上前对人道歉。 但那张于旦却只是痴痴地望着她,见姑娘上前和他说话,本就误以为自己遇到林中精灵的张生,更是晕晕乎乎,不知此身何往。 鲁姑娘连续呼喊好几声,见对方只是捧着那锦鸡呆望着自己,误以为对方是个哑巴。 她不禁心生怜悯,心道:不若就把这锦鸡留给他吧,好歹也能做一顿充饥之物。 心里打定了主意,她便在马上对张生行礼告退,扬鞭催马而去。 这就是两人的初遇,神女来去倏忽,却害得张生染了相思,日日在后山徘徊,只盼再见神女一眼。 只可惜,两人缘分比纸还薄,张生刚从同窗那里打探到,县令鲁公家的女公子喜爱游猎,便惊闻噩耗:女公子一病而逝。 “啊,这……就这么死了?”徒淮惊了。 傅玉衡道:“鬼故事嘛。人若不死,哪里来的鬼?” 徒淮到底不是寻常小儿,很快就反应了过来,“姑父编这个故事,是不是参考了《牡丹亭》?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不可以死,死不可以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他话音未落,太子的死亡射线已经照了过来,“你从哪里看的《牡丹亭》?” 纵然宫中也有演《牡丹亭》的,可嫔妃看戏,多是只点其中一折,很少有整场整场看的。 而徒淮念的这几句,属于《牡丹亭》序章里的内容,若不是看过完整的戏本子,哪里能脱口而出? 卖弄一下就乐极生悲的徒淮:“……父亲,你听我解释。” “愿闻其详。”太子端着茉莉熟水,似笑非笑。 “儿子……儿子……”徒淮不知道该怎么说。 供出给他偷带话本的小太监,他不愿意;随口现编一句瞎话,又没把握骗过自己爹。 皇长孙从未想过,他还能因为几册话本,就被逼到了如此窘境。 左右为难之下,他下意识把希望的目光投向了在场的另外一个人。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不过, 有了方才的前车之鉴, 他也没报多大希望就是了。 出乎意料的,刚才还只会嘲笑他的姑父,现下却若无其事地岔开了话题。 傅玉衡的目光仿佛从未自大银幕上挪开半分,此时也像是随口提醒,“快看,佳人芳魂来矣!” 却说鲁公本是宦游至此,鲁姑娘异乡病逝,自然不能匆匆掩埋。 按照当时的规矩,得把她的棺椁寄放在寺庙里,等日后有机会还乡之时,再扶灵归去,择风水宝地下葬。 好巧不巧,鲁公寄放爱女灵柩的寺庙,正是张生寄居读书的所在。 因有了这般机巧,一心将鲁姑娘视作神女的张生,便时长趁着夜深人静,带着香烛到灵柩前祷祝。 “你我虽止一面之缘,小生却心生妄念,时常梦回当日林间,妄图与小姐再会。 谁曾想,绝艳易凋,连城易脆。小姐玉般的人儿,竟不为上天所宠,反而遭天所妒。 现如今你我虽身在咫尺,神魂却横隔阴阳。苍天不与,何等憾恨? 小生苟活于世,妄受礼法所拘。小姐芳魂已杳,自当百无禁忌。 若小姐泉下有知,对小生痴心有片刻感念,只盼珊珊而来,以慰小生倾慕之意。” 张生如是夜夜祷祝,念念不忘,终有回响。 半个月之后,鲁姑娘的香魂踏月而来,与张生相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