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122 章 重走太宗路(一更)(2 / 3)

加入书签

族欲重塑荣光,寒门欲走向簪缨氏族的起始。

这时候落后一步,便是步步落后。

新帝既然划出了新赛道,当然要上!

*

待将来,朝上会成为什么样子呢?

陆宰回望时,才发现已经行至看不见开封城了。

想来,等他再入垂拱殿的时候,大概也会如今日这般感慨吧:就像不知何时,开封城的白雪已经化去,荒土野草化作一片其麦芃芃。

*

陆宰感慨完毕,不由又看向了身边的幼子。

翻过年来陆游也才十四岁,其实刚刚好能卡上今年春天童试的边。

陆宰就让他自己选:是要留在开封备考,还是跟他一起

去河北。

陆游毫不犹豫选择跟着父亲前往河北,若能亲见朝廷收复燕云十六州……他都不敢想自己能写出多少诗来!!

至于科举考试,哪怕错过了今岁的童试特科他就只能走常科,陆游也不觉得可惜。

“况且父亲,如今做官原也不只科举这条路,各路都有官职虚位以待。若我有本事在北伐事上立下军功……”陆游再次念叨着让父亲放自己去岳家军寻叔父,不要总把他拴在身边啦。

——正如陆游所说,吏部报上的黄河以北官员缺如,皇帝给出的批复是:“以河北、山西诸州守臣空名官告付节制司,以待豪杰之来归者!”[1]

言下之意:才不从吏部的厚厚备选名单里面挑,而是把河北必要的官职空缺(许多冗杂官位能省当然就省了),交给诸路将军推举,选拔这些年在河北抗金的豪杰义士来做官。

他们才在最艰难时刻,依旧坚守抗金矢志不渝的忠士,也是对河北民情最知根知底的人才。

是啊,当今皇帝重用官员的标准只有:人才,为我所用的人才。

**

从开封出来至黄河北岸黎阳津渡口,其实是段很短的旅程——然而陆宰就见儿子已经写了一沓厚度可观的诗词文章。

出开封城门心有所感,写;看到路边春日麦苗繁盛,写;初见到黄河涛涛,写;吃到一条好吃的黄河鱼,写;在黄河岸边见到当年宗泽老将军修筑的连珠寨旧址,更要写!

……

对儿子的诗词天赋,陆宰一直是很欣慰的。

此时也就含笑听着看着——陆游正指着舆图,根据他们父子接下来会到的一处处地名,挨个写下诗词的题目。

《经黎阳津渡口记》《经浚州城记》……

甚至诗词题目已经写到了将来大军收复燕云十六州后:“《登幽州城记》。”

“还有幽州城外的高粱河……”

“行了!直接写幽州就行了啊!”陆宰嘴角欣慰的笑都被吓到一抽。

高粱河,那可不经写啊!

**

岳家军军营。

岳云把干粮吃干净后,起身去寻父亲。

军中的干粮打的很结实,为了便于存放又会烤的特别干。

岳云一贯吃饭快,不免有点噎得慌。

于是请命进主帅帐后,先向父亲讨了一碗水喝,才消掉方才干火烧的噎人劲儿。

说起火烧,岳云虽然到河北之地快有半年了,甚至去年腊月前岳家军就收复了河间——但岳云至今还没有吃上姜官家口中‘美味的河间驴肉火烧。’

军伍中,驴是极为重要的运输牲畜,当然不能拿来吃!

而河北各地合境凋敝,百姓朝不保夕,比黄河以南的地界更厉害许多。

反正岳云随大军离开河间的时候,当地百姓还都在靠朝廷赈济粮米度日,哪怕有的人家还有牛驴骡子等牲畜,也都是看的比眼珠子还要珍贵的耕作劳动力。

所谓的街市,也只是三天一摆,便于百姓们购买(其实更多是以物换物)些盐、柴等生活必需品。

自没有什么香喷喷肉嘟嘟的河间驴肉火烧。

不过……岳云相信,等大军凯旋,再次行至河间之时,他一定就能吃到了!

*

见儿子进门先咕嘟嘟喝水,岳飞不免升起一片慈父之心。

然而还未及关怀两句,就见岳云把碗一放,又说出了让他手痒痒的话。

“父亲。咱们明儿就到太宗曾经发兵的镇州了!”

岳飞:……

镇州就镇州,怎么还特意加个太宗。

呵斥这孩子吧,显得不敬重太宗陛下。

但若不制止他,这时候提太宗,总觉得不是啥好事。

毕竟,当年太宗赵光义就是翻越太行山,抵镇州,征调河北诸州的军械和粮秣。然后以此为起点,皇帝亲为主帅,率军从镇州出发,雄赳赳气昂昂进入辽境,起初还确实连下数城。

但最终……打出了高粱河封车神之战。

镇州是欲自河北路攻幽州的兵家必经之地,岳家军也将要入驻镇州,再整兵马。

但除了岳云,其余将领都很默契,谁也没有提起当年太宗皇帝之事。

云崽原也没提,只是今日大概是想驴肉火烧想多了,所以方才下意识说出了‘太宗皇帝’。

现在已经迅速读出了父亲脸上的微表情,很快汇报完军务,从父亲的营帐里跑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