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九章 栽了……(1 / 3)
神京,皇城。
永寿宫。
因为天子于明夜要接受宗室王公及文武百官之陛见,太后、皇后也要接受命妇觐拜,因而天家的年夜饭,便在二十九日夜。
今日连久不露面的太上皇,都出现了一个时辰,受了天子并诸皇子皇孙们的头,又象征性的吃了两个素云饺,便折返回重华宫静修去了。
崇康帝因为威严太重,故而也只与太上皇、太后请了安,问候罢,待太上皇离去没多久,受了子侄们的礼后,也离开了。
剩下太后由皇后、诸皇妃陪同,另外便是太后平日里喜欢的皇孙、公主们。
除却已成亲开府受封雍王的二皇子刘仁及雍王妃孙氏、受封晋王的四皇子刘正及晋王妃屠氏、还未成亲开府的五皇子刘升外,还有自幼养在宫里的永宁郡王刘实和永泰郡王刘陶陶,另有崇康帝平辈的王府世子,亦皆来至永寿宫,与太后同庆。
如康亲王世子刘骞、宁亲王世子刘永、定亲王世子刘兆、简王世子刘兴,还有永安公主刘佳、南康公主刘柔、永平公主刘静、永清公主刘珠等。
太上皇和天子两个当世至尊走后,太后、皇后虽然同样贵重,但大乾祖制,后宫不得干政。
内妃入三大殿则斩,妄言政务则入冷宫。
同样,对宗室的约束亦是继承号称七百年“无内乱”的前宋,丰厚爵禄养着,但平日里连私下聚会都会被敲打。
无旨出京百里者斩,妄言政事者……基本上没有,因为效果和放屁差不多。
大乾开国百年,也就在武王最辉煌的五六年里,与他交好的宗室诸王们,才算活的有些人样儿。
武王曾豪言与诸王,要打下更广阔的疆土,而后分封诸王。
天家血脉,世间最贵,又岂能困顿于牢笼中?
只可惜这一切美梦随着武王自囚,崇康帝登基,成为泡影。
崇康帝登基后,原本宽泛下来的宗室们再度被圈养起来。
尤其是近二三年里,随着新法大行,国运愈隆,崇康帝皇威日盛,原本还敢蹦跶几下的宗室,彻底成了鹌鹑。
虽然背地里总有些不安分的声音传出,但明面上敢于冲撞的,再无一人。
宗室不能干政,后宫不能干政,如此一来,虽然平日里如同戴着脚镣一般抑郁,但今夜,却能放开手脚,在这世间至贵处,恣意享福受用。
而今夜除了最高处凤榻上的叶太后最贵外,当属二皇子雍王刘仁最贵。
因为当年天子未登基前,便以雍王为王号。
虽还未明立太子,但储位属谁已然明了。
所以,除却皇后带着皇妃并诸位儿媳和公主围绕在太后凤榻边,讨好哄逗着并不大高兴的太后外,其他人则大都围在雍王刘仁左右。
连还未分封的五皇子刘升都“二哥长”“二哥短”的招呼个不停,再加上其他诸王世子的恭维,让雍王颇为受用。
但他自幼受翰林学士教诲,刘仁在未开府前便有贤王之称,所以不会出现骄傲轻狂之态。
言行谈吐温文尔雅,举止得体又不失高贵,不负贤王之名。
唯有晋王刘正及永宁郡王刘实不阿附,两个皇族中少见好武之人,坐在一旁相互对饮,看着另一边的热闹,不时冷笑两声。
说来也有趣,这两个好武的天家子弟,竟以武王为志,且常挂于口边……
若非念在他们还坦荡,怕是早已凉凉多时。
殿下如此热闹,皇台凤榻周围自然更加热闹。
皇后端坐一旁,雍然的面上浮着微笑,看着一群皇妃、王妃及公主们在哄太后高兴。
只是话题换了百般,太后终于还是不大高兴。
皇后看不过去了,提点道:“太后这会儿必是惦念在外为她老人家四处求佛祈福的清儿丫头呢。”
其实旁人哪会不知道,只是大多不愿提起这个夺去了宫中至贵的女人全部宠爱的丫头,可这会儿既然皇后都点破了,她们又怎能再装糊涂下去?
因而一个个夸起叶清的孝心来,又说她有花木兰之孝心,更有花木兰之本领!
太后有此侄孙女儿,必然福气满的盛不下,何不分晚辈们一丢丢云云……
宫里女人,奉承人的本领似是天生。
只要点中题,三言两语就能让太后高兴起来。
太后一手扶着凤榻檐上的金丝楠木凤雕,一手轻轻拍着凤榻上的金丝锦褥,笑道:“前儿小九才派了快马回宫,送回了她在鸡鸣寺、大明寺、灵隐寺、海潮寺沐浴更衣后,用佛前灵香点朱砂为墨,抄写的《无量孝经》。也是她孝心虔诚,我打昨儿起,感觉精神竟好了许多……”
听闻此言,一时间妙语如潮。
一张张朱唇张开,简直说的天花乱坠,地涌金莲。
叶清成了世间至孝之人,当然,主要是太后娘娘调理的好,一手调理出的侄孙女儿,倒比亲孙女儿还强!
太后喜不胜喜之余,又心疼又骄傲的道:“她原说要南下与我祈福,我是不准的。这天寒地冻的,她如何受得起这个罪?可小九儿说梦里于菩萨面前许了愿,要拜遍南朝百寺,为我祈寿百年,若还不成愿,便要用她的命来给我增寿。这个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