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4章 贤臣抑或近佞(2 / 3)

加入书签

赏,都乃是有先例可循,以王越贺兰山之功,已为文臣之殊荣,其本就为威宁伯,一切就按照他眼下便已是威宁伯来封赏。诸位卿家,等礼部和兵部拿出确切的方案之后,有意见的再提。”

皇帝在这件事上,明显很偏心于王越。

这就体现出,王越这次巴结皇帝和张周的重要性。

王越把自己绑在了皇帝和张周这条船上,这次的胜仗,近乎是皇帝跳过文臣来取得的,武勋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也很不起眼,派去三个勋爵为总兵、副总兵配合出兵,结果三个人在关键时候都没被派到战场

若王越是以普通文臣的身份,来议定军功,就算是杀三千人,能获得文臣赐爵的殊荣便已很不错了。

但若是以王越为威宁伯为基础来赐爵,那王越此战,封个威宁侯都是亏待他,甚至可以封国公了。

就好像保国公朱晖的父亲朱永一样。

朱永也是靠抚宁伯的爵位,先在成化六年,配合王越等人,在西北的“阿罗出之战”立功,晋封为侯爵;再通过成化十六年出征建州女真,晋升为保国公,而在后一战中,朱永杀伤俘获狄夷的数量也不过才千人上下。

王越若是以威宁伯的爵位,直接干三千人的战功,打的还是过去几年令明朝边军头疼不已的火筛,晋升个侯爵那还叫事?

……

……

朝议结束之后。

大臣们对于皇帝要晋升王越为侯的事还在议论纷纷,虽然很多人心中不情愿,但又觉得,这件事能转圜的余地并不在“论功”上。

如果按照先例的话,王越的功勋的确是够晋升威宁侯的。

但问题就在于,到底应该是以他为文官得爵来论,还是以威宁伯晋升来论,这其中的差别很大。

再就是……如果能证明王越是虚报战功,那别说是威宁侯了,威宁伯他也很难得到。

对于正在回乾清宫的皇帝来说。

这是美好的一天。

“地动……发生了吗?”朱祐樘刚走出奉天殿没几步,便问了一句。

戴义看了看萧敬,萧敬道:“未有。”

朱祐樘道:“唉!延龄被看押在北镇抚司,也有些时日了,最近他没闹腾吧?”

萧敬心想,怎么没闹?

现在张延龄那边,连锦衣卫指挥使牟斌都不敢去看他,每天换着人去送饭菜,还要蒙着脸去,张延龄的嗓门之大,隔着很远就能听到。

那些威胁人的言语……听着就很渗人。

不在于诅咒有多狠,在于东厂和锦衣卫的人都知道,张延龄赌咒要报复谁,是有那实力的,只要张延龄从诏狱出去,想报复谁那还不是一句话的事?

这是抓了个罪犯回来?还是抓了个祖宗回来?

朱祐樘见萧敬不回答,光看萧敬的脸色,就知道张延龄在北镇抚司没干什么好事。

戴义试探着问道:“陛下,如果这几天,地动还没发生的话,那应该是陛下的惩罚有效了,是不是……把人放了?”

“放了吗?”

朱祐樘显得很犹豫。

虽然从他个人的角度来说,也觉得纵容张延龄不太好,但他是很念及跟张皇后之间的夫妻感情的,他护短可是有一手的。

张延龄再胡闹,只要没惹到他头上,他都可以当事没发生。

“等秉宽会试结束之后,问问他的意见吧。”朱祐樘没想明白的事,就先做了个妥协。

反正张周中午之后,考完了会试

到时问张周的意见,不比朕拍脑门子做决定要好?

戴义和萧敬闻言不由对视一眼……

这是什么情况?

皇帝在西北行军,或是天相方面,问张周的意见也罢,现在连放不放小舅子,都要取决于张周的决定了吗?以前但凡是遇到张家兄弟胡作非为,皇帝都不用皇后求情,直接就护短了,谁参劾张延龄,先把参劾的人好好究治一顿……

这次彭泉检举张延龄,不就是这样?

现在倒好,就算是地动没发生,皇帝也准备问问张周之后再决定放不放张延龄……

抓不抓,跟放不放这两件事征询张周,意义是不同的。

这让戴义和萧敬都意识到。

现在最能得朕意的人,应该不是张皇后,在遇到张皇后跟张周有意见冲突的时候,皇帝首选听张周的。

这时代变了呀!

……

……

午后。

会试

张周从贡院出来时,有关鬻题的传闻便甚嚣尘上,是个人都在怀疑出题的人是不是疯了,以及到底有没有人提前得悉考题的事。

“……前两日还在听人谈及

“可是江南士子?”

“对对,尤其是那些声名显赫的,似都在谈论!”……

张周觉得不是程敏政疯了,是考生疯了。

那些考生面对会试考题,发现比平时乡试考题难了不止一个档次之后,一个个觉得自己没发挥好,心里不平衡……

再加上有人刻意在传扬鬻题的言论,就好像是毒瘤一样,一传十十传百。

这年头掌握话语权的人就是文人,而最喜欢议政的往往也不是进士或是翰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