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1章 花木兰女张飞(1 / 2)

加入书签

在场的大臣一时并无出来反对的。

事是刘健提出来的,应该由刘健继续下去,尤其是这个“妖言惑众”的罪名该怎么论,是门大学问。

刘健看了看一旁的李东阳。

李东阳随即便明白过来,走出来举起笏板道:“陛下,若有关地动的言论,只在少数人中流传,那便算不上是惑众。如今言论已上达天听,且由陛下宣之于众,甚至有让地方筹备之意,那事不当再以小谋而论。”

朱祐樘皱眉道:“李阁老是何意?”

李东阳已看出皇帝的回护,也猜出提出地震言论的人,可能就是张周。

他并没有贸然去做赶尽杀绝的举动。

算是给皇帝面子,给张周读书人身份的面子了。

但对这些阁老来说,给张周一个教训,算是很必要的。

“若此等言论不受惩戒,将来定会更多,陛下应当定下罚责,在言论不能兑现时,应小惩大诫。”

李东阳还算客气的。

旁边的大臣一听,李东阳这番“小惩大诫”的建议,既不伤君臣和气,还能起到规范君王行为的作用,还是很符合他们期许的。

于是很多人附议。

朱祐樘面色拘谨,看样子多少有点后悔在场把张周的言论说出来了。

他往一旁的萧敬身上看一眼,但萧敬眼色坚定,好似在用眼神告诉朱祐樘,这是那位张先生自己确定的事,都提前告诉他这件事可能会跟大臣说了,他就没预料到可能会有的后果吗?

若只是小惩大诫的话,陛下何必要回避呢?

“好。”朱祐樘点头,“等到时过之后,若事未发,朕会酌情论罚的。”

皇帝的话也是模棱两可。

罚,而不是说罪,意思是,朕也听你们的,预言不成那就“小惩大诫”一下,很可能就是自罚三杯,你们也别苛求会严惩。

刘健道:“陛下,不知此人为何人,可否定下具体的规则?”

朱祐樘很不高兴。

朕都这么说了,你们还想怎样?

戴义走出来笑道:“刘阁老,陛下都说了,若此事乃是妄言,会惩罚,何必要咄咄逼人呢?说起来,若他所说的真兑现了,不是妄言,那又该如何?”

伱们这群大臣也是的。

什么事都想搞直谏那一套,拿大道理来压皇帝,可问题是你们做事也不能只讲单方面施压吧?

如果真被张周言中,是不是也该惩罚一下你们?

刘健道:“自古以来……”

“可以了。”朱祐樘打断了刘健的话,“朕知道刘阁老是何意,自古以来有谶言说要地动的,都是妖言惑众之辈,都有不可告人的目的!那朕这么说吧,此人并无此等目的,且乃是好意,是由朕派人去问询之后,才有此言论。”

“就好像钦天监以天机推演未来国运一样,朕从来有以测不中,论钦天监的责任吗?要不是昨日钦天监有测算的结果,朕也不会去问,今天也不会拿到朝堂来说了!”

刘健对张周没那么客气,觉得要给张周一个教训才可。

但现在看起来,皇帝是坚定站在张周一边,他就不好说话了。

而且皇帝拿出钦天监测算国运的事作为例证,就很有说服力,若只是以张周测算地震不准为由,治张周的罪过,那钦天监的人怕是死一百回都不够。

那边就没测准过,还天天测。

朱祐樘道:“若到时间了,真无此事,朕会对其有所惩罚,朕以后也会尽可能不听这种妄言。若是测准了,朕要对其进行赏赐,诸位卿家应该也无异议吧?”

刘健本是冲在抗争

连首辅都靠后,那旁人自然也就不会再说什么。

“那好,此事便如此定了!马上发诏书到河南新野,时间紧迫,希望能做一些防备,也就这样罢……”

朱祐樘显得意兴阑珊。

最近他精力是充沛了一些,处理朝事也有了力气,但正因如此,或许是朝臣感觉到一种危机,君臣之间在朝堂上的争执好像也愈发多了。

……

……

事暂时告一段落。

就算是内阁出面施压,让皇帝对张周的“妖言惑众”进行惩罚,但毕竟事没发生,也不好说这就一定是妖言,暂时就被压下来。

但皇帝也算是承诺了,此事会以结果来进行奖惩。

程度不重要,大臣们至少觉得,皇帝对这些喜欢没事拿天机说事的人,有了一定的戒备。

是个好的开端。

谁让这位弘治帝治国礼法什么的都挺好,就是喜欢听信那些方士的谣言,还喜欢吃丹药呢?

要循序渐进,改了他这个毛病。

大臣们本身也不是出自恶意。

换了是谁……也不觉得张周这种提前六天预言地震的事,能成功。

……

而此时的张周,正与王越一起乘坐马车出城。

王越说要带他去京营看看。

大明提督京营的差事,都是由武勋和内官负责,文臣只在于谦为兵部尚书时,有过一阵提督京营的经历,而此番王越回京之后,皇帝也没让他管京营的日常操练之事,他这个兵部左侍郎,最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