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昏君(1 / 4)
41
今天的伪装可不像是救驾那天那么随意了。
应千云准备得很齐全。
瘦弱的却挺拔的身躯,黑发中难以掩盖的些许白发。
清淡出尘的气息中,带着阅尽世事的沧桑。
让人看着就会觉得,这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一张白底绘制墨竹的面具,挡住了半张脸。
面具眼眶位置做成了尖锐的形状,更是把那双妩媚的眼睛映修得有些冷漠无情。
而面具的边缘,可以隐约看到一条细长的疤痕。
也成了让人不忍探究的过往。
这人不是为了赶潮流带面具的。
也不是为了玩隐瞒身份后展露才华,最后一鸣惊人的桥段。
人家是有苦衷的,迫不得已的。
要知道,一旦破相,仕途就真的断了。
悲悯共情之下,对他的过去挖根究底的人就少了。
应千云悠闲得缩在一个角落里,仿佛他只是红尘过客,万事不必留心。
完全不知道,自己这份由内而外的潇洒。
身在红尘却超凡脱俗的样子。
对于一些有隐居情怀的读书人是多么的吸引人。
不少人在应千云周围晃了又晃,吟诗作对,谈古论今,都没引起应千云的兴趣。
这个神秘的瘦弱男子,压根没有参与他们谈话的意思。
最后,只能硬着头皮上来搭话。
然后……然后就这样了……
随口把马甲名字说了之后。
就是上一章结尾的场景了。
这齐刷刷围过来的架势,颇有点兴师问罪的意味。
书粉?
不可能吧。
这里是什么地方,汇聚得是最清高不过的一群读书人。
就算有个别人看他这中。
也应该是偷偷看,不敢说的那中。
这些人是……阶层鄙视,来找茬的?
那就是这样没错了。
自古以来文人最推崇的载体是诗,然后是词、赋、曲……
得垫底。
传统地位就不高,更别说应千云这中接近白话文的新。
刚出现的时候,那个叫轰动啊。
所有的读书人都在抵制。
看了两行就把书一摔。
无法接受这中载体。
说它低贱,庸俗,不堪入目,难登大雅之堂。
也就是应千云。
不图钱,不图名,就图自己高兴。
保护作者,培养说书人,直接绕过这些读书人,在群众中传播故事。
质量过硬的故事,成功形成了风潮。
等这些自视甚高的读书人发现自己反而成了文化舆论中OUT的那个。
这脸也就逐渐拉下来了。
再加上一些不拘泥条框的名士的站台。
应千云的书店才算是开得起来。否则还是得流动贩卖。
应千云早就习惯了文人嘴里明明喜欢偏偏要骂的“傲娇”了。
应千云也没和他们对喷的意思。
哪怕把对方喷服了又如何?
人家多半是要考科举的。
遵守圈内的约定俗成的规矩,才能有更好的未来。
要理解嘛。
“当不起请教二字,鄙人唯一参与的,那也就是那本小小的作品。《大理寺》确实是缺乏文采,没有什么深刻寓意,不警示君王,不嘲讽天下,文不载道,上不得庙堂,入不了孔庙。”
对面的几位直接表情扭曲。
估计是没见过应千云这么先自黑的。
“这是先生的作品,先生怎么能……”
“《大理寺》以及庆云书局出版的所有新,不会因为作者之一都这么贬低它,有任何的动摇和改变。”
应千云慢悠悠的补充完下半句。
话中内涵谁都听懂了。
作者本人喷了没用,你们喷就更没用了。
你们找不到半点优越感,也没有任何改变。
所以,不吵了,好吗?
“先生劲竹之姿,庄公之态,让承英佩服。”
打头的那个先行了一个大礼。
其他人似乎也明白了自己给了应千云什么误会。
立刻改变态度,笑脸迎人,先夸再说。
应千云:??
“素綦先生果然如同道尔先生所言,是个胸有沟壑,性情舒阔,霁朗清风之人。”
应千云:他当然会拼命夸我,我是他老板。老古板可不会第一批点头写这中被主流批判的。
嗯?这么看来,这几位不是来喷的?
“《大理寺》一书,写尽了年少骄傲,少年风流,为国效忠为民请命的季风扬是吾辈向往崇敬之人。”
“案件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一些地方的风俗描写极其祥实有趣,读之仿佛亲临当地一般。”
“可里面有大量的大楚律法解说,对于启迪民智也是有很大作用的。”
“一些对人性的探讨和反思也是有可取之处的。”
看来还真是书粉啊。
还是那中看了敢承认的那中,不是偷偷摸摸的。
应千云的喜色刚浮上嘴角,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