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85、第 85 章(1 / 2)

加入书签

田厂长和胡科长应该是已经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谁让他们厂子小没地位呢,来到这种全国性的大厂,受冷遇也是自然的。

等背心厂接待他们的副厂长过来时,这人说话语气听上去稍微好一些,不过眼神中的傲慢与不屑还是掩不住的。

虽然说来,在当前情况下,他们也算是有牛气的资本,但张依依仍然在心中坚定了要把针织厂发展壮大的决心,眼下自己实力不如人,只能尽力适应。

背心厂的副厂长跟田厂长简单寒暄了几句,更多聊的是背心厂有多么牛叉,产品有多受欢迎,省里的领导甚至国家的领导过来视察工作时都是如何对他们厂子进行赞许的等等。

田厂长还好,估计这类的话没少听,张依依坐在他们一边,都快睡着了,这个副厂长还真是一点都不知道谦虚。

好在又过了会儿,副厂长便在田厂长几次明里暗里提出要去车间看看的提议下,带着他们一行人往车间走去了。

张依依恢复了精神,准备看看这背心厂车间那边会不会也有很多问题,还是她之前误会了。

一行人来的是背心厂的缝纫车间,里面是将面料制成背心的工艺流程。

这是一个有四五百平的房间,里面基本都是缝纫女工,看到有领导过来检查,大家一改之前懒散的工作状态,都低头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

张依依唇角微抬,就这样的工作效率和管理现状,还不如他们针织厂呢,要知道经过她提出的绩效考核,他们针织厂,还有阳市下辖不少厂子,现在情况都要比这好得多。

背心的样式没什么好看的,她之前在供销社和百货大楼已经了解过了,在她看来,这里这样知名,估计也是跟地方政府的扶持有关系。

这个年代是计划经济,跟二十一世纪的市场经济和自由竞争有很大区别,就说这个厂里生产出来的背心,能够畅销并不是它有多么好,而是老百姓没有更好的选择。

本身就是卖方市场,商品供不应求的,再次的东西,在没有其他选择的时候,也仍然会卖的不错。

就比如供销社里不怎么样的糕点,即便再难吃,也还是会有人

买的。

当然,计划经济也有计划经济的好处,最起码厂子都是国营的,只要生产出来就不会卖不出去,不怕有破产那一天,工人也都端着铁饭碗,不怕下岗。

但这也造成了工人们磨洋工的普遍现象,因为不管怎么做工作,只要没有犯严重的错误,铁饭碗就是铁饭碗,不怕被开除,还能传给儿子闺女。

张依依提出的绩效考核一个最吸引工人注意的,就是工资中加入了绩效部分,俗话说就是多劳多得,考虑到当前政治环境,她并没有把少劳少得、不劳不得也加进去,多得的那部分也是在现有工资水平的基础上额外增加的。

这样虽然不比几十年后真正的绩效考核制度有效,但怎么也不会比当前更差了,厂子效益上来了,自然也不在乎多付出的这些奖励。

不过这些政策还没有传到海市来,所以背心厂仍然是国营厂的老样子,整体看上去要比一般厂子强,但本质上并没有太大差别。

在车间走了一圈后,张依依发现了这里比别的针织厂强的地方,就是这里对质量的要求较高,尽管出产的东西跟别家厂子没有太大区别,但质量要好一些。

这也让她明白了百货大楼里面海市背心厂最受欢迎的原因,看来背心厂的领导也是有一定水平的,不过肯定不是眼前这个副厂长的缘故,因为从他跟工人说的那几番话,似乎都在对质检环节效率低表示不满。

这倒让她对背后做决策的那个人有兴趣了,也许是没见到面的一把手?

“副厂长您过来了。”一个浑厚的中年男声传来,张依依不由循声看过去。

来人腰背挺直,满脸正气,一看就是部队出身,男人大概四十多岁,穿着深蓝色工装裤子和半袖,说话不卑不亢。

“曹主任来啦,我带宁省的田厂长等人转转,刚才我看了质检那边,用不上那么仔细吧,你看车间堆了多少货等着呢,销售科昨天还跟我抱怨,说苏省那边百货大楼一直催着要,你这什么时候能出厂啊?”

副厂长语气多少有些显摆的意思,张依依一下子就听出来了,但也明白这个曹主任估摸就是她刚才好奇的那人了,不由想听听他会如何应对。

曹主任听到

副厂长的话,眉心一皱,以前厂里就有不少人抱怨,说质量这关卡太严了,效率低,影响厂子效益。

可他不这样认为,他觉得反而是高质量的产品才能长久地提高厂子效益。

出厂的产品必须要严格规范质量标准,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海市背心厂的名号,既然领导安排他做这项工作,那就是对他的信任,他不能辜负这份信任。

不过他也懂得在外厂人面前,副厂长无非就是想炫耀一番,他没有多言,只是点了点头,承诺会加快检验那边的工作。

这倒是让张依依有些意外,她还以为这个看着正直的汉子会直接反驳呢,毕竟她可是看到他蹙了眉的,这人不错,有原则还懂得变通,不是她印象中木讷的军中硬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