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抢手的砖/碾米机(1 / 5)
江景翔、赵建丹和赵建军三人成了小学一年级的学生, 他们的语文老师是江明宗,数学老师是女知青陶玉。
一二三年级的都是他们两个负责,四五年级的就是老校长和主任。
他们三个很快就适应了学校的生活。
一年级的同学基本上年纪都偏大一点, 江景翔的年纪是最小的。
普遍来说,大部分的人会在九岁十岁的时候把孩子送进学校,这个大部分指的是家里有一定的财力, 还重视学习,愿意把孩子送进学校的人家。
他们的钱有限, 没办法支撑孩子一路读下去, 所以就选这个年纪让孩子读两三年的书, 这个岁数孩子基本上也懂事了, 静得下心学习。
两三年之后他们基本的读写也可以,人也长大了, 可以当个劳力使用。
大部分的人都是这样的, 而少部分人才会一路读下去, 小学读完了, 再供上去念中学, 中学他们村里是没有的, 必须要去县城。
赵建丹是比较孤单的, 因为和她一样新入学的女同学少。
除了她以外, 就两个女同学,一个女同学她的妈妈是老师陶玉,另外一个她的爸爸是工人。
一个妈妈是老师, 一个家里比较宽裕,所以才会把女儿送到学校来。
也就是说,如果不是有这两个非同一般的情况,今年就只有赵建丹一个女新生。
她回去之后就跟江景瑜说了这件事, “婶子,我们老师也说,现在女学生更少了,去年的时候女学生多,但是大部分上了一年学或者一学期就不上了。”
这些家长相当一部分是冲动了,被江景瑜给刺激的,觉得他们的女儿也行,然后经过时间的流逝,他们冷静下来了,或许是认识到这件事情不是谁都能做,也或许是心疼钱,因为各种各样的理由,那些女孩子又从学校回到了家里,所以今年的女新生就三个。
这个还是比较多的,之前有几年一个女生入学的都没有。
顾向恒和江景瑜都叹了一口气,造成这种现象,一个是观念,一个是穷。
重男轻女的观念还需要时间慢慢的洗刷,而穷这也是基于现实。
在肚子都没法填饱的情况下,谁又舍得把家里那所剩无几的钱砸到学校去。
现在的学费可不便宜,一年的学费好几块钱,可以买好几斤的肉,也可以买小几十斤的粮食了。
江景瑜摸了摸赵建丹的头:“希望过两年你们学校的人更多,女同学也更多。”
赵建丹大力的点了点头:“婶子,会的!”
*
赵大石现在是鲁师傅的头号助手,鲁师傅要做什么,他就一点折扣都不打的做。
大队长说鲁师傅欣赏老实干活的人,让他听鲁师傅的话,他也听了,鲁师傅说东他绝不敢往西。
烧砖很辛苦。
不管是在山上挖泥土,运送,还是在烧窑时候,全都是苦力活。
力气小点的都容易吃不消。
他瘦了,他爱人和妈妈都心疼他,“你瘦了,多吃点,不吃饱一点你身体撑不住的。”
赵大石摸了摸后脑勺,憨憨的笑了:“是得要吃多点。”
赵母就也跟着笑了,“幸好大队长体贴你们,把你们的工分上调了,还给你们发福利,不然怎么撑得住,人又不是铁打的。”
这说的补贴就是给他们隔段时间发鸡蛋补充身体。
不是赵母说,这要是不把工分加一加,又没有补贴的话,她真不乐意儿子去干这活,太辛苦了。
也就是因为有这份补贴,他们还能干下去。
现在眼看着几个儿子都要成家立业,赵母的性子比之前平和多了。
如果当初江翘想要让江景瑜被一个男人从水里救上来,毁了声誉,无法嫁给王鹏飞,还不想让她日子好过的话,就不会选赵三石。
他们家里没有那么穷了,在这种村里大搞发展的时候,壮劳力多,还成了一大优势。
赵大石没说话,摸了摸后脑勺,他们这么卖力也有做给鲁师傅看的意思,如果他后面又改主意了,愿意把这技术教给他们的话,吃再多的苦都是值得的。
随后赵母就惦记起了这些红砖,“我去看了,那砖比不得买来的,也很不差了,什么时候村里面才会有多余的砖?到那时候我们第一个去兑换,到时候用红砖建房子。”
她的话语里满是向往,“你三弟四弟要起房子了,要是在年底的时候赶得上,就用工分或者出些钱买一些红砖回来。”
赵大石点头。
有这样心思的人真不少,赵三石抬头问赵大石,“大哥,怎么样?产量跟得上吗?年底前可不可以供应得上,把村里的路修好?”
赵大石,“可以的。”
大队长说了,要把村里该修的修好之后才会开放一部分红砖给大家兑换,所以烧砖的大家伙都很卖力。
因为他们自己也基本上都心动了,想要兑换一些。
他们现在烧的砖越多,就可以越早开放兑换。
他们现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