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 我统管全家2 养老生活安排上(1 / 2)
李老五分家之后,用老爷子给的银钱,盖了一座砖瓦院子,正房面阔三间,两边都有门朝院里的耳房,做烧饭和储物之用,另有门通后院,鸡舍猪圈茅房柴房都在后边。
前边另盖有两侧厢房,各有三间屋子,石头砌的院墙将整个李家圈了起来,免去外面窥探,正中的院子很大,用碎石头铺了地,中间种着一棵枣树,东厢和厨房中间有一口井,整个院子瞧着干净又利索。
东厢住着李丰收一家,西厢住着李丰余夫妻俩,李丰雪回家时住在正房西间,原身则带着李小兰住在正房东间,都住得很开,等两家孩子长大也不拥挤。
李老五心气高,是照着老宅建的房子,虽然只是缩略版,比不得老宅占地更大房子更多,但这样的住房条件,在小河村绝对是最好的那一批。
李老爷子真正有多少体己,只有老太太清楚,不过他对几个儿子是真的尽心,除了李老大李老五,另外三个儿子分出去盖的新房子都不差,概因当初分家他给的钱多。
崔近月站在堂屋门口,看着与记忆里契合的院子,感觉还不错。
这时,大儿媳柳小果拿着锄头从门外走了进来,她个子很矮,有点胖乎乎的,圆脸盘上有个小酒窝,一看就是老实脾气好的人。
她朝着崔近月笑,“娘,现在准备晚饭吗?”
李家是很典型的农家,不管是财产还是大大小小的权利,都掌握在原身这个婆婆手里,李家其他人无论做什么,都要问过她,听她的。
家里做饭是她带两个儿媳轮着来,没有自个儿包揽,不过能用多少粮食,要怎么做饭,都需要原身来把控。
这不是一件小事,在古代农家,怎样让全家不断粮不挨饿,是最大的智慧。
原身不是个爱说话的,崔近月不动声色地往厨房走去,柳小果便也放下锄头跟了上来,完全没意识到婆婆有啥变化。
李家厨房很大,沿窗户建了灶台,另有一张半人高的桌子,和一个双层大木柜,上头锁着油盐酱醋和粮食,下头放着锅碗瓢盆。
崔近月用锁开了柜门,把要用的东西拿出来,柳小果接过去,便开始准备晚饭。
不一会儿,李家就飘起炊烟。
柳小果没察觉到婆婆的丁点不对劲,除了崔近月在她炒菜前油多放了半勺,让她惊讶了一下。
天色渐晚,很快李家其他人都回来了,李丰收和李丰余个子倒是不矮,皮肤被晒得黝黑,也能看出来相貌周正。
包欢欢怀孕四个月,已经有些显怀,她身体壮实,一点儿也不害口,干活更是一点不耽误,家里家外干什么都很利索。
晚饭很简单,一盆时令蔬菜一盘咸菜加一锅半干稀饭,被一家子吃得干干净净。
接着就没崔近月的事了,两个儿媳洗碗烧水,两个儿子把两张竹床搬到院子里,她和李小兰李延昭洗完澡后,就拿着扇子到院子里纳凉。
李小兰七岁,李延昭五岁,都是半懂事的年纪,性子很好,被她逗着逗着就打起哈欠来,看着特别可爱。
撇开条件不说,崔近月还挺喜欢这种氛围的。
当然,她也没忘了自己是来干什么的。
李家的问题其实很简单,一是没钱,二是李丰雪不在了,事实上,只要李丰雪活着,几乎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
大夏开国才几十年,吏治清明,隐有盛世之象,对读书人也很尊崇,李丰雪考上秀才,家中便不需再服徭役,所以他活着,李丰收和李丰余就能避免因服徭役而病伤。
如今离李丰雪考上举人进京赶考还有三年,崔近月决定双管齐下,先让李家富裕起来再说。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李老五当初分家,光是盖房子就花了一半银钱,后来又要养家糊口,老爷子给的钱根本经不住花,好在分了十亩田地,也就这么过下来了。
后来李老五死了,换原身当家,添了李小兰和李延昭这两个小的,又给李丰余娶媳妇,李丰雪还要读书,即使有老太太偶尔偷偷补贴,养活这一大家子也很不容易。
时至今日,原身攒下来的银钱也不过二十多两。
在普通人家这是很大一笔钱,可李家有个读书人,李丰雪再是俭省节约,他在读书上的花费,也一年至少要八两银子。
这也是李丰雪说过二十岁还考不上秀才就不再科考的原因。
李家田地每年的产出,光是交税和留够家里人吃的粮食,就要五分之四,剩下的可以卖钱,再加上其他杂七杂八的收入,一年至多不过十两银子,甚至更少。
如果李丰雪没出息,还一定要读下去,李家勒紧裤腰带供着他,结果就是全家都吃不饱穿不暖。
如今家里的活计大头都在李丰收和李丰余身上,不忙的时候,他们要去镇上打零工,还要轮换着每年服一个月徭役,那比在地里劳作一年还累,能生生把人身子骨折腾坏。
他们可以供弟弟十几年,但不可能供一辈子,他们也有自己的家要养。
李丰雪有良心,他知道自己花的是家人血汗钱,才会做下如此保证,要知道,二十多岁才考中秀才的,可比少年天才多上百倍,多的是倾家荡产在供一个读书人,如果始终没有功名,家破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