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七十一章 敲定《地心引力》女友赴日(1 / 3)

加入书签

在国家航天局,吴渊与航天局的领导,以及那些航空航天科研工作者们聊了很多。

作为一位导演,他对航空航天方面的了解,其实是比较片面的,他的剧本,也确实是以科幻为主,而非现实。

但对这些科研工作者来说,吴渊的剧本精彩归精彩,但漏洞BUG也很多。

这是很难避免的事情。

电影毕竟是一种艺术呈现,一些现实里不合理,或者科学上无法实现,做不到的事情,在电影里却是主角反败为胜的重要行为。

比如《火星救援》里的种土豆,实际上真的要在一块实现没处理过的火星土壤上种田,完全没电影里那么简单。

只有宇航员留下的粪便,是不可能靠火星土壤种出土豆的。

因为火星土壤有毒

但电影嘛,这种改了之后整部电影都不可能演下去的戏码,自然是只能服从艺术安排。

《地心引力》也一样,在吴渊的剧本里,就有很多现实里很难实现或者发生的行为以及画面。

比如,一切故事发生的源头,是某个航天大国发射了一枚导弹击毁了一颗旧卫星,结果意外地制造了一场连环反应,损坏了华夏的轨道望远镜、航天飞船以及空间站。

“按照剧本里的说法,高速的太空垃圾“群”每90分钟绕一圈,给幸存的宇航员制造了混乱。”

一位教授扶了扶眼镜框,否认道:““碎片群理论上是可能的,但是不太可信。”

“即使你炸了一个卫星,它只会形成一小团碎片,但不会有连环反应,因为所有的东西都是在完全不同的轨道上的。”

“这就像是一栋大楼里,二楼的玻璃碎了,会掉下去砸落到地上,但不可能砸到五楼、六楼的玻璃,甚至连一楼的玻璃都不会砸到。”

“因为他们的位置根本不在一条直线上。”

“而且你根本看不到碎片朝你飞来。它们会以子弹的十倍的速度飞行。”

“实际上,伱完全看不到它们。”

“想要出现剧本中那种太空碎片在眼前飞过的视觉效果,基本不太可能。”

这位姓陈的教授,十分认真的在向吴渊科普他所能确定的太空知识。

可吴渊却苦笑着摇了摇头:“陈教授,我明白你的意思。”

“但这是电影,电影就需要这种极具冲击力和震撼感的画面,来营造出那种紧张刺激的氛围。”

“或许航天员们什么都没看到,突然间宇航服上就出现了个洞,然后十几秒后就失去了意识,这样更加符合现实。”

“但观众们看了只会一头雾水,不明白发生了什么,而且也一点都不刺激。”

陈教授沉默了起来,但另一位须发更加白的教授却又出声说道:“吴导演,你在剧本里写的,女主角用一个灭火器把自己推向救援飞船,这太不现实了。”

“一个灭火器是不可能有足够的功率改变轨道的。”

“实际上更有可能的是,她灭火器一喷就整个人开始转圈翻跟头,而不是那么循序渐进地前进,更不可能稳定的往救援飞船飞去。”

“这个力根本就不够,完全违背了科学。”

“还有,剧本中的舱门和控制都跑到了错误的位置。”

“从外面进入气闸是完全不可能的,除非已经事先准备好了入舱。”

“任何一个航天员,在空间站舱门关闭的情况下,都不可能从外面进入舱内的,也就是说女主角在华夏空间站出事故后,根本不可能从外面进入国际空间站。”

几位专业的科研工作者,都七嘴八舌的在像吴渊提意见。

而作为行政口的领导,虽然其对航天专业的了解程度并不高深,却也有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那个,吴导演,你这个剧本里开头发射导弹处理卫星的国家,最好不要设置成俄联邦,还是美国更合适一些。”

“至于国际空间站,我觉得或许我们可以再拍的更架空科幻一些。”

“不如改成俄联邦空间站?”

“我想2020年的时候,俄联邦应该也会有属于自己的空间站了吧?”

“而且国际空间站在那个时候,都应该要退役了吧。”

要知道,现在国际空间站的计划退役日期是2020年,还没有像后来那样,延期延期再延期。

而关于新的国际空间站计划,NASA也曾经不断强调过有在推进。

所以对于当下的华夏航天局眼里,到了2020年,估计早就没现在这个国际空间站了,或许天空中会出现三国空间站并立的情况。

是的,虽然现在才2005年,但华夏确实已经有了空间站计划,也就是载人航天三步走工程,这个在1992年就已经确定了。

“吴导,你这个剧本在时间线上的安排还确实是很写实的。”领导笑了笑,神神秘秘的说道:“我也不瞒着你。”

“按照载人航天阶段性规划,我国的空间站有望于2022年投入运转,首舱或可在2018年前后上天。”

“到了2020年的时候,我们确实会有属于自己的空间站。”

“不过到那个时候,俄联邦和美国肯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