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民心思战(2 / 2)
”吕壹被斩。
第二,吴国前将军朱桓因病返回建业。
第三,孙权第三子孙和,被册立为太子。
第三,孙权新铸“大泉当千”铢钱。
姜维大致一瞥,把字条交给刘璿:“第四条消息,你有什么看法?”
“呃……”
刘璿支支吾吾,硬着头皮说道:“弟子曾听大司农说过,铸大钱是在掠夺民脂民膏。
“只不过,弟子不理解其中原因,大司农又不肯详细解释。”
“哦?”
姜维心头一笑,秒懂了孟光不敢解释的原因:先皇刘备入蜀之初,由于国库空虚,也曾铸造过“当直五百”大钱。
“大司农沉默寡言,能给你解释才怪了。”
姜维没有纠结此事,继续问道:“太子可知,吴国铸造大泉五百,是在什么时候?”
“好像,是在两年前吧?”
“嗯,就是两年前。”姜维肯定了刘璿的话,继续问道:“我大汉的一个铢钱,重量是多少?”
“好像,既有五铢的,也有十铢的。”
随口几句问话,刘璿基本能正确回答,姜维还算满意。
稍稍整理思路,缓缓解释道:
“铢钱,是由红铜所制,二十四铢刚好是一两。
“我大汉与魏国当前使用的铢钱,不论一铢、五铢还是十铢,全都是足额重量。
“而吴国两年前的“大泉五百”,重量只有十二铢。
“今年新铸的“大泉当千”,重量只有十八铢。
“也就是说,在前两年,孙权以十二铢重量的红铜,强行买走百姓手中价值五百铢的物品。
“到了今年,又以十八铢重量的红铜,强行买走百姓手中价值一千铢的物品。
“孙权只知道铸钱而不抓生产,国力只会越来越弱,百姓的生活也将越发艰难。”
简单解释后,刘璿反而有些糊涂:“弟子曾经去过吴国,好像,吴国的稻米是两千铢一斛。
“孙权用十八铢重量的“大泉当千”,买走某位百姓一斛稻米,但拿到这枚铢钱的百姓,也能从其它百姓手中买回一斛稻米吧?
“这么一算,百姓好像没吃亏呢?又何掠夺民脂民膏之说、”
我去!
“通货膨胀”这种事情,姜维也是一知半解。
本想给刘璿解释这个概念,借此提高自己的威望,哪知被他绕昏了。
不过,姜维的反应挺快,马上就想理清了思路:
“你刚才的话看似没错,但忽略生产力。
“由于生产力不足,孙权为了军资的需要,只能不顾百姓死活,强行买走他们手中所有的稻米。
“拿到铢钱的百姓,再也无法从其他百姓手中买到稻米,只能转向商旅。
“你可能也知道,我大汉的稻米是三十六铢一斛,但这是铢钱的实际重量。
“也就是说,拿到铢钱的吴国百姓,至少要用两枚“大泉当千”,才能从商旅手中买回一斛稻米。
“这样一算,吴国百姓是不是亏了一半?
“他们亏掉的一半,到哪里去了?是不是被孙权抢走了?”
这么一解释,刘璿茅塞顿开。
“弟子好像明白了:由于吴国的稻米产量不足,导致价格随之上涨。
“孙权无法用更多的铢钱去购买,就铸造更大面额的铢钱,强行买走百姓粮食。
“他这样搞下去,铢钱的面额将越来越大,百姓的生活将越发艰难。
“可是,百姓是国之根本啊!
“如果百姓生活艰难,他孙权的日子也不会好过,他怎会如此糊涂?”
“嗯!太子悟性极高,而且懂得体恤百姓,将来必成一代明君。”
姜维突然出言夸赞,让刘璿欣喜若狂。
他并不知道,姜维暗自松了口气:特么的,终于忽悠过去了,没丢太傅的脸。
然而,姜维背心的汗还没干,刘璿又有个灵魂拷问:
“吴国生产力不足,短时间里应该很难提高,孙权何不四处寻找铜矿,再通过商旅购买粮食?”
该死!
早知这家伙要这么问,先前就不该多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