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百九十八章 茶宠也靠养(1 / 2)

加入书签

而除了茶圣,不说唐朝的事,茶宠的历史,也不仅仅是葛平均想象中的几十年。

自宋以来,尽管历代饮茶方式不同,但在文人雅士的茶桌上,茶具永远是主角,瓶花、炉香、奇石等雅玩清供则为配角。

直到明万历年间,紫砂器的兴起才使一度沉寂的茶宠又露出了如晨光般熹微的光亮。

其中,有明确记载的,应该是到了清朝。

《阳羡名陶录》里记载了一个名叫陈仲美的紫砂手艺人,他原是景德镇制瓷艺人,由于同行竞争激烈,很难成名。有道是“一技傍身,走遍天下都不怕”,于是,他去了宜兴另谋出路。

“他制作的其他器物,如香盒、花杯、狻猊炉、辟邪、镇纸等,似乎就是茶宠的前身。”胡杨补充道。

此外,还有一些清宫旧藏的御用紫砂摆件,其形态逼真,造型传神,皆为后世茶宠的创作提供了无限灵感。

葛平均很吃惊,完全没想到,茶宠居然有这么长的历史。

对茶宠,很多人都不陌生,茶庄茶店里,养得最多的就数口中含着一枚铜钱的金蟾了,铜钱可以自由转动,谐音“赚钱”,如此好彩头,商人当然喜闻乐见。

“这是清朝时期的物件?感觉不太像。”葛平均开口道。

直播间的观众,以及华仔的人想要吐槽:你自己多大本事,心里没有点数吗?你的感觉什么时候准过?

“先不说它是什么时期的物件吧!就算是当代的物品,紫砂器本来就不便宜。这个茶宠,包浆相当好,可见曾经被养得很滋润。看着,就很有灵性。”胡杨说道。

不论何种造型、何种寓意,茶宠都为席间案上增色添趣。也许它不是茶桌上的核心角色,但第一道茶往往会先请它“喝”,而最后一道茶也是留给它“享用”。

久而久之,茶水在它身上留下圆润光滑的包浆,就像经过岁月的洗礼不断走向成熟的人生,敛去了棱角锋芒,变得柔顺温和。

眼前的这一件貔貅茶宠,便是如此。

养茶宠是“三分选,七分养”,要把茶宠养出精气神,也是一门学问。茶宠虽与紫砂壶有共通之处,但也有自己的“个性”。

紫砂茶宠跟紫砂壶一样是有灵性的,一般的紫砂是没有光泽的,和养壶一样是非常麻烦的,要煮要烫要用茶汁滋润,长此以往,就会越发有光泽,有灵性了。

“茶宠,好像不贵的吧?”张庆良冷不丁地冒出一句话。

哪怕是紫砂的,市场上好像一百几十块的非常多,而且品质不会很差。就算是这种,养得不错的,能贵到十万以上?

“哈哈!张大哥,那你就有所不知。你看到的那些,机器生产的,怎么能和人工制作的一样?而且,大师级别的高手制造的,更是不必说。”胡杨顿时失笑。

就算是现在的,如果是紫砂大师制造的精品,十万以上的作品非常多,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也不要太奇怪。

“这是哪位大师制造的?”小昊小心翼翼地询问道。

他已经听出一些东西来,这件茶宠不是简单的物件,很有价值。

葛平均拿起那件紫砂貔貅茶宠,看了一会,找到一个“陈”字。

“陈?那是谁?”他也搞不清楚。

事实上,紫砂制造方面的大师,他也没记住几个。

“具体是谁,我暂时也没有确定,但这是陈氏家族的作品无疑。”胡杨说道。

陈氏家族的紫砂器制作历史,发轫于明晚期,每个时代都有耳熟能详的佼佼者,他们在紫砂陶辉煌的发展历程中,演奏出属于自己、属于家族的咏叹调。

从明朝到清朝,甚至到现在,陈氏家族在紫砂创造上,依旧是行业的佼佼者。

前面提到的陈仲美,也是陈氏家族的一员。总之,这个家族在紫砂制作上,可谓是高手如云!

“陈氏家族?听起来很威风呀!”张庆良感叹道。

直播间的观众也深以为然,在中国,古代最牛逼的,就是大大小小的家族,一些几百年,上千年的世家,那就更加厉害了,皇家都忌惮三分。

听胡哥这么说,紫砂产业,算是人家陈氏家族的家族产业,传承了好几百年,还拥有核心技术的那种,确实牛掰。

现在的手机产业,苹果很厉害吧?但是,它能保持几百年?没有人敢保证吧?

说这么多,小昊他们还是关心,这个紫砂貔貅茶宠,到底值多少钱。

“胡哥,这茶宠,大概值多少?”他最后还是忍不住问。

没等胡杨开口,围观的一个老人家就说道:“十五万转给我,怎么样?你不吃亏了。”

呃!十五万?何止不吃亏?都小赚了一点。

由此,大家也可以预料,这件茶宠的价值,肯定在十五万以上。

小昊的老婆还是问胡杨:“胡哥,您觉得怎样?”

显然,她是要参考胡杨的建议,将胡杨当成自己的大腿了。从一开始的失望、伤心,变成现在的激动,没有人不想赚钱,不想发财的。

得!这女人,是要他替他们做主的意思。

看在葛平均的面子上,胡杨也就多嘴两句,跟那位老人家说道:“老人家,这茶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