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百四十八章 意在改革2(1 / 2)

加入书签

() 长影厂一拍桌子,别的制片厂也来劲。

“中影还欠我们五百多万呢,一块结了吧!”

“我们也有八百万欠款,求爷爷告奶奶都不好使啊!”

“我们少点,三百多万,现在欠账是大爷!”

一通嚷嚷,田领导不得不维持秩序,道:“好了好了,你们到底拖欠了几家,多少拷贝费?”

“几乎每家都欠点,一共五千多万吧。可我们也没办法,省级公司不上交,我们哪来的钱?”

中影代表破罐破摔,连点了几个人,道:“他们拖欠的发行费有九千多万,我跟谁要去?”

“你抽的比例那么高,我们没法活啊!而且市里的不上交,我们确实没钱。”省级公司开始哭穷。

市级公司一听,也不干了,“县里的不上交,我们夹在中间太为难了!”

“现在片子不好看,一年观众那么少,我们能交的都交了。我们县电影院为了养活自己,都开始放走私片了。”

县级代表顿了顿,补充一句:“这可是经过县委领导同意的。”

绝了!

许非听了几分钟,又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了。

简单讲,制片厂、中影、发行公司、影院被强行捏合成一个整体,双箭头循环。特殊时期,这种模式非常有效。

但现在观影人数逐年下降,最根本的收入减少了,导致整个循环坏死。

“好了!好了!”

田领导走访两年,心里有数,不愿听这些狗屁倒灶的,“让你们说意见,不是扯烂账。谁再谈谈,发言要有价值。”

“……”

沉默一会,还是北影厂厂长成至谷开口,“我说说吧。首先我绝对赞同改革,有几点浅见,仅供参考。

第一点,要脱离过去的旧思想,电影就是有市场的,观众就是市场。

第二点,不能一口吃个胖子,逐步改革。

第三点,到这份上也别遮遮掩掩了,这次改革的目标,就是取消统购统销。但取消之后怎么办,我想法还不太成熟。

或许可以让制片厂直接跟各省公司对接?”

“我赞同这个思路!”

话音刚落,魔都公司总经理吴孟臣接道:“就得让制片厂直接对接,才能改变这个死循环。

而且票价应该放开了,实话实说,现在票价过低。”

嗡嗡嗡!

京城天子脚下,必须拥护;魔都一向开放,觉得改革是好事,也拥护。这两家一说,气氛愈发激烈。

之前积极的某制片厂忽然犹豫,道:“我们从来没搞过发行,一下子面对这么多家公司……呃,会不会造成片子卖不出去,影院又无片可放的情况?”

“改革肯定有困难,但起码是条活路,不改革必死。你们制片厂的问题,不是人少,而是太多。

你们可以设立发行科,自己调剂、培训一下,谁也不是天生就会。”窦局长道。

“你们什么意见?”田领导问中影。

“我们听从领导安排。”

“你们呢?”他又问省级公司。

“改革我们当然支持,但全国发行战线50万人,情况太复杂,应该延缓改革。”

“对,最好延缓。”

“或者晚一步改。”

几个代表打着哈哈,态度明显。

以前看好哪部片子,就跟中影要,然后发到市、县,属于躺着挣钱。如果改革,等于自己购买片子,自己承担风险,当然不愿意。

何况他们归文化口管,不归广电系统。

“……”

许老师全搞懂了,心中翻江倒海。

最先面对的难题,定是这些省级公司的阻扰。

但他仍然不想将《大撒把》按拷贝卖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困难与收益同等——而且他赔得起。

区区一百四十万,he……tui!

…………

“大家的意见我基本明白,跟我走访的结果差不多,今天就开到这吧。我会尽快整理出一份文字稿,然后向领导汇报。

之后会印发,征求电影界意见,最后开大会集中讨论。

好了,散会!”

下午时分,终于宣布散会。

许非先出去,在走廊等了一会,见田领导要上楼,连忙追过去,“田部长,您准备什么时候回京?”

“有事么?”

“我想请您看部电影,《大撒把》。”

嗯?

田领导顿住脚步,瞧了瞧他,笑道:“我大概10号回去。”

“好的,您慢走。”

许非目送对方上楼,于佳佳从后面跟过来,带着压抑的兴奋感,“哎哎,我现在发现文艺新闻比社会新闻刺激多了!”

“你没事吧?这么扭曲?”

“扭个屁,多有意思啊!”

于大记者适应俩月,总算步入正轨,“一场会大开眼界,可惜都是幕后,要有几个明星大导参与更好,咱们创刊号绝对爆。”

“大姐,我找你来办正经杂志的。”

“装什么?你《当代娱乐》给谁预备的?我也要参与,不要钱都行,听说香港那帮狗仔,专抓名人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