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七十八章 上班(1 / 2)

加入书签

转眼过了新年。

京城于1月1号开始实施暂住证制度,这是继深城在84年推出暂住证之后的第二座城市。

“凡从本市行政区域以外来京暂住人员,均应向暂住地公安派出所申报暂住登记。其中十六周岁以上(含十六岁)暂住期拟超过三个月的,必须申领《暂住证》。”

不太好办,亏得单位调过来了,有中心那边帮着处理。

这已经是1986年了,许非感慨时间流逝,过得真快啊,才七十多章就三年了!

“慢点慢点!”

“先放这屋,完了我自己收拾。”

“哎,放下放下,那瓶子我自己拿!”

百花深处25号,热闹非常,街坊邻居都探头来看。门口挤了好几辆三轮,进进出出都是半大小子,搬着桌椅板凳,一个个大盒子,轻手轻脚的不敢毛糙。

许老师今儿搬家,没找力工,让陈小乔叫了五六个朋友,顺便也让他认认门。

几个小子一边搬一边嘀咕,“这人谁啊,听说院子自己买的,花了好几万。”

“不知道啊,乔哥管他叫老大,混社会的吧?”

“我看像,小白脸子,说不定靠女人上位,比许文强差远了。”

“少特么胡说八道,这是我哥,拍电视剧的懂不?”

陈小乔跳出来挨个痛扁,让兄弟们抓紧干活。

忙了半天,许非也过来掏出五十块钱,“带你朋友去吃一顿,有剩下的就分一分,别自己贪了。”

“您放心,我眼皮子还能那么浅?”

陈小乔拿着这五十块钱甩哒甩哒,小伙伴看了都很兴奋。

他就愈发特意,自己可是见过大钱的,别的不说,光卖袜子就挣了好几百,在兄弟们中间特有面儿。

待他们走后,许非把门一关,撸胳膊挽袖子又开始扫尾。

首先南房不住人,因为不见阳光,只能当客厅或者仓库。东西厢房差不多,床没换,收拾干净也没添什么家具,暂且空置。

东厢房又留出一间,靠近厨房,刚好做饭厅。

正房三间,坐北朝南,最为舒适。两边都是卧室,中间堂屋,放了一套红木桌椅,一桌二凳,两边摆了木头沙发,墙上挂着字画。

东屋睡人,买了张大床,西屋做书房,那些古玩都在里面。基本没大动作,就添了台电视、冰箱,还有锅碗瓢盆之类。

他自己又收拾半天,最后扫了一圈地,累的要死。

天蒙蒙黑,出去下了趟馆子,晃晃悠悠的回来。许非打开院门,脚顿在外面愣是不敢进。

里面乌漆嘛黑,四面空屋,幽深寂静,两棵光秃秃的石榴树支棱着,北风一吹,哗哗晃动。

“院里得拉个灯泡了……”

他酝酿了半天才迈进去,连忙把灯打开,透过玻璃窗看外面,越看越悸,又赶紧拉上帘。

由于常年住人,屋子有人气儿,墙壁都被烤熟,点上炉子不是很冷。

但许非窝在床上,被子裹得紧紧的,一会听外面有人哭,一会见窗户有鬼影晃,含混到大半夜才堪堪睡去。

醒了一睁眼,六点三十。

便又迷瞪一会,结果又做梦,再一睁眼六点四十,反而更困。索性爬起来,那叫一腰酸背痛,眼皮发肿。

自古以来都有讲,一个人不能住太大的房子。

因为万物都有气,住在太空旷的地方,人体磁场与房子磁场进行交换,达到一种平衡稳定的状态需要很长的时间,会让人体能量损耗过大。

尤其许老师还认床,起码十天半月才能适应下来。

“妈蛋的,一人住四合院纯属脑袋有坑!”

………………

京城这会只有三环,二环里属于城区,出二环就很郊了。

三环的东、南、北段早于1958年建成通车,西南段在1981年底通车,目前正在建设西北段。

早上七点四十分,许非从百花胡同出来,骑车奔海淀,也就是正在建设的这个区域,西三环北路。这里有个院子,立着一栋尖顶高耸跟塔一样的大楼,便是京城电视台。

最早建台的时候,地址在新街口外大街,一个成人教育局院内的三层小楼,后来才搬到这里,再后来又搬到了CY区。

“你好,你找谁?”

“请问艺术中心在哪儿,我来报到的。”

“进去一楼左拐就是。”

许非进了大楼,在走廊末端找到几间屋子,应是电视台专门划出来的。一间标着办公室,一间标着摄制科,一间是编辑科,一间是技术科。

没了?没了……

“真糙!”

他见办公室门开着,便站在门口敲了敲。里面有个哥们正在扫地,起身一瞧,“您是?”

“我叫许非。”

“哟,新同事!”

此人个头很高,浓眉大眼,腮帮子突出,法令纹明显,十分热情的过来握手:“你好你好,早听说你要来,还以为春节前见不着呢。哦,我叫赵宝钢,是这儿的剧务。”

“赵哥!”

许非招呼一声,问:“怎么大伙都没来呢?”

“他们一般都赶点到,我先来就打扫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