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生于忧患(4 / 6)
/br> “孝文皇帝呢,是开创文景之治的典范。” “在咱们心里,一向是文治之主,宽厚仁慈。” “对国内,休生养息。” “对匈奴,和亲结好。” “对南越,甚至放低姿态,修好了南越王赵佗的祖坟,让赵佗都觉得不好意思,以至于最后自己去除帝号,拱手称臣。” “即使架空将其扶上大位的权臣周勃,整个过程,也是波澜不惊。” 众人听得纷纷夸赞: “啊对对对!” “我大汉先帝,宽厚仁慈,有长者之风!” 虽然听得一头雾水,但管他呢! 只要是大汉的皇帝,那就一通猛吹。 看似是吹先祖,实际上,就是在吹当今陛下! “可果真如此吗?” 何坤忽然话音一转,想学着贾无忌一般,将表情弄得阴森一些。 但无奈脸上赘肉太多,太胖了,眉眼一挤,反而显得越发和善。 “史书上有这么一段。” “先代王未入立为帝而王后卒,及代王立为帝,而王后所生四男更病死,孝文帝立数月,公卿请立太子。” “孝文皇帝还未继承大统,王后就死了。” “等孝文皇帝继承大统之后,王后所生下的四个儿子,相继病死。” “是巧合吗?” 嘶. 刚才还在恭维吹捧的世家大族,不由得背后一凉。 只觉得如芒在背。 他们不傻,都是饱读诗书之辈。 怎么听不出何坤言语背后的意思? 连着死儿子,要是农家就算了,可放在皇家,就显得太不正常。 事出反常必有妖。 既然不是巧合意外,那就是刻意而为。 可谁敢杀皇帝的儿子呢? 高皇帝离世之后,吕后权倾一时。 而其巩固权柄的方式,就是联姻。 通过刘吕联姻,不断稳固势力,几乎所有的刘姓王,都被吕后标配安排了一个吕氏小娘子。 当时还是代王的孝文皇帝,自然也不例外。 而那个及早故去,没有记载姓名的“代王后”,很可能就是吕氏女。 扶持孝文皇帝上位的,是谁? 周勃。 周勃干了什么事? 平定吕氏之乱,杀戮吕氏全族。 和吕氏有着血海深仇。 可即将登基的皇帝,子嗣之中,有着吕氏血脉。 这些有着吕氏血脉的王子,之后会变成皇子,甚至太子。 那该怎么办? 杀。 甚至有可能,是孝文皇帝,自己杀的。 毕竟当年在孝文皇帝当年准备进入皇宫时,遭到侍卫们阻拦。 还是周勃出面,才喝令侍卫们卸下了武装。 没有周勃的支持,他就上不了位。 不过在场世家之人,没人敢有这个想法。 哪怕只是有些念头,也只是一闪而过。 不能多想啊! 何坤见此,只是淡淡提点了一句: “陛下向来孝敬先祖。” 众人立即秒懂。 大汉皇帝,没一个是好想与的。 即使是孝文皇帝这种仁德之君,仔细向来,也能发现一些端倪。 就拿文景之治的另一个皇帝来说吧,孝景皇帝,当真是少年意气,以棋盘砸死了王公贵子? 细细想来,那可是一个棋盘,砸没了七国。 如果没有拿棋盘砸死吴王之子,吴王怎么会急着反叛? 典型的钓鱼执法。 哪怕是桓灵二帝。 孝桓皇帝,也曾传闻以偷盗之举,灭了权臣。 个顶个的面厚心黑之辈。 当今陛下,只怕也是如此。 “难怪贾无忌死的那么快.” 众人无不是叹息。 这次琼州之叛,多半就是皇帝暗地里的谋划。 利用贾无忌从而肃清中央。 他们还只道是朝中文武有能耐,且皇帝出乎意料的,迅速回到了琼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