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心计(1 / 3)
唐中宗时朝,韦后与安乐公主乱权,唯惧太平公主多谋善断。
景龙四年,唐中宗李显被韦皇后毒死,韦皇后立年幼的李重茂为皇帝,改年号为“唐隆”,由韦皇后临朝称制,韦氏欲效仿武则天建立自己的韦氏王朝。
李重茂即位后不足一个月,临淄王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了当政的韦皇后、安乐公主以及上官婉儿等政治女性。政变结束后,太平公主派手下一起参与了李隆基等人诛杀韦后的行动,清除韦氏党羽,并亲手将李重茂拉下皇位,拥立相王李旦复位,是为唐睿宗。
太平公主因此番功劳而晋封万户,为唐朝公主权势之顶峰。
事实上,那的确是她的巅峰时刻,因为在不久之后她与太子李隆基的争斗之中就要日渐落于下风,养虎为患,最后落得个人死灯灭的下场。
她一朝醒来,成了那位曾经半生荣宠,一生尊贵的太平公主。
此时,李旦刚登基不久,李隆基还未被封为太子,不过众所周知,那只是迟早的事。因为皇上自认在政变当中没有出任何力,如今的半壁江山正是他有勇有谋的三儿子李隆基一手打下来的,另一半靠的是他亲妹妹太平公主,李旦白捡了一个皇位,自知只不过是先给三儿子占着位置。李唐基业自武皇以来已经遭遇连番祸乱重创,等他百年之后自然要交予到英明果断的明君手中,而他所有儿子当中,李隆基是最出色的。
在中宗李显在位期间,太平公主逐渐走到幕前,积极参与政治,展露政治才能,深受皇上倚重。等到如今的睿宗皇帝登基之后,一手扶皇上上位的太平的势力更是有增无减,睿宗每每处理大臣奏事的时候,都会先问一问是否经过了太平公主,公主是什么样的决断,再行定夺。
当今的平王李隆基在皇帝李旦来讲也许是一个合格的继承人,不过对太平公主来说却是一张催命符。李隆基自幼在武皇当政打压李氏的阴影下长大,李旦曾经做了武则天八年的傀儡皇帝,被困深宫十几年,连皇帝都是个傀儡,这些傀儡生的小皇子们的日子更加如履薄冰。
李隆基对于女人干政深恶痛绝,觉得女人掌权是国家乱政的根源。等到他当上皇帝掌管大权,势必会彻底铲除太平公主的势力,“拨乱反正”。
也就是说,太平若是想能够善终,就不能让李隆基掌大权登帝位,她们姑侄两人之间已经是不可共存的关系。
太平公主对于想收拢皇权,把一切掌控在手中的李隆基来讲的确是个不得不除的隐患。
中宗睿宗两位兄长待太平都是兄妹情深,又极其倚重,太平公主又是武皇与高宗皇帝最小的孩子,她的父母兄长们都是皇帝,她一生下来,就被所有人捧在手中。虽然经历过皇朝动荡,权力更迭,她始终屹立不倒,一直处于至高权力中心,或明或暗地参与决定着皇朝命脉。她的尊贵高傲融进骨子里,若是要她避李隆基之锋芒,就此离开权力中心退居封地,以图保姓命,还不如真接要她的命。
所以她一醒来就知道,如今这个身份早就没有退路,以不会为了一时的安稳假意和解,只能一直向前,否则就注定是粉身碎骨的下场!
纵观日后,李隆基在初登帝位时的确有一段励精图治的日子,此人的心机重,城府深,手段狠辣,的确是个很不好对付的敌人,好在她是穿越而来,知道剧情,可以早做筹划。
公主府家令秦淮进前说:“公主,今晚的夜宴已经按照公主的吩咐准备妥当。”
太平刚来,脑子中正处理着纷杂的剧情,下面的人来回报一时没搞清楚她的潜台词是什么,只是凭着本能的答应,“本宫知道了。”
外面的吵闹打断了她的思绪,太平如玉的指尖轻点太阳穴,“外面怎么回事?”
秦淮说:“公主,是驸马吵着要见您,奴婢已经给驸马说了您正在休息,打发他回去,不料驸马坚持不走,这才扰了公主清静。”
宫中奴才向来看人下菜碟,公主对驸马感情浅淡众所周知,她身边的这些人自然敢对驸马怠慢,甚至明目张胆说他的不是。
见公主闭眼假寐不说话,秦淮自以为明白了公主的意思,微微一笑,“奴婢这就打发……”
太平睁眼,不经意的向那宫女看去,因之前的太平没休息好,又忙于接收剧情,眼尾微红,道:“请驸马进来。”
公主那一瞥,让秦淮心中一颤,话也只说到一半,心道:公主威仪日盛,就连她这种日日侍候在侧的都有些不敢直视凤颜,“是!”
“参见公主。”太平一边不动声色的打量自己这位驸马武攸暨,一边说:“驸马不必多礼,有什么事?”太平对他一向态度冷淡,所以她的声音听起来也不冷不热的。
只不过现在的太平心里清楚,从剧情的日后发展看来,在她身边永不会被判的恐怕只有这个对公主有情的驸马了。多年来他一直无怨无悔的守护她,直到不久的将来,还为太平公主顶罪被判处死刑。所以,她不由得多看了驸马几眼。
寻常夫妻见面绝对不会是这个态度,太平这个平淡的态度,驸马一点都不意外,而是早有准备,他拿出放在袖子里的名册:“我已经依照公主的吩咐,在全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