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04. 眼界 真实的我。(1 / 3)

加入书签

太阳渐渐落下山去, 漆黑的夜幕开始笼罩,营地中燃起星星点点的篝火,照亮了原本暗沉的河岸。

不用整天赶路后, 整个营地的氛围都显得轻松了不少, 不当班的侍卫围着火堆烤肉、喝酒, 肆无忌惮地大说大笑。

玄烨并不禁止,反而觉得如此做派才能体现满洲精神, 因此常与将士同乐。

御驾驻跸的屋子前也燃着一架篝火,玄烨与沈菡带着雅利奇从屋里出来。

篝火前站着几个人, 太子、大阿哥、南怀仁和两个不认识的大臣。

众人互相见礼,两人给皇上行完礼, 又给沈菡见礼道:“奴才索额图(明珠), 参见德妃娘娘, 五公主。”

沈菡让这两个名字吓了一跳,勉强保持镇定道:“免礼。”

这两个人名可真是如雷贯耳啊!

沈菡不免悄悄打量了一眼。

纳兰明珠现任武英殿大学士,从长相和气质上看, 他不太像满洲人,更像汉人。

不过想想能养出纳兰性德那样的文人,有这个气质倒也不意外。

但纳兰性德今年五月刚刚过世, 失去了最骄傲的长子, 纳兰明珠显得十分清癯, 面上犹带憔悴。

玄烨关怀地询问了几句, 虽并未提及纳兰性德,但语意真挚。

明珠感怀道:“劳万岁惦念,奴才不妨事。”

沈菡知道玄烨对纳兰明珠的才能一直是比较认可的。

穿越前她了解的比较片面,以为康熙重用明珠是为了打压索额图。

但自从玄烨和她叨叨的事情越来越多后,她渐渐明白了。

不管是索额图还是明珠, 二人都是很有才能和眼光的能臣,并不是完全凭借玄烨对平衡权势的考量才坐上高位的,主要还是靠他们自己。

特别是纳兰明珠。

如果说索额图的晋升和权势还有太子的原因在,那纳兰明珠的崛起很大一部分还是因为他的能力和眼光确实出众——沈菡并没有听说他与大阿哥有关联。

明珠和惠妃并无亲属关系,大阿哥现在整天在畅春园读书,偶尔出去跑马围猎,身边也跟着无数的侍卫,一举一动都在玄烨的监管之下,两人根本无从接触。

沈菡现在也明白了皇子与朝臣之间的忌讳,在他们开府出宫,得到自由之前,与朝臣勾连简直是不可能的事。

——太子不算,那是皇上默许的。

便是惠妃,在皇上禁止内外仆妇擅自行走、泄露宫内事务后,能与娘家接触的机会也极少,她更不可能敢与朝臣勾连。

当然,明珠能走得那么顺,里面也确实有他本人与皇室血缘亲近,和玄烨对权力平衡考量的原因。

不过沈菡从玄烨的话里听着,倒觉得明珠此人最有本事的地方是揣摩圣意。

——他的主张往往最贴合玄烨的意思和想法,换言之,他本人也是个十分有眼光的人。

正如几年前玄烨收台湾的时候。

朝廷先是为了‘打和不打’争来争去,决定打了以后又为了‘用不用施琅’吵个不停。

之前玄烨平三藩时,对台湾一直是招抚的政策。

但三藩平定后,他认为时机已到,态度便转变为武力征剿,而且倾向于任命内大臣施琅为水师提督。

因为施琅在康熙六年就曾上疏请求尽快解决T湾问题,不要养寇为患。

此后又屡次上书,解释台湾对大清的重要性,认为其膏腴田园及渔盐之利甚大,乃财富聚集之地,‘可资中国之润’。

而且台湾孤悬海上,易为贼寇所趁,若是勾连外国,待其羽翼丰满,必成大清心腹大患。

玄烨对其奏疏所言极为认可,不过那时条件不足,此议只好搁置。

如今时机极好,玄烨觉得正该一鼓作气,拿下台湾!

他向保举施琅的李光地等人询问施琅的能力,李光地答了三点

——施琅与海上有世仇,熟悉海况,有谋略、郑氏惧之。

李光地之言果断且有分寸:“若论才略实无其比,至功成之后,在皇上善于处置耳。”

玄烨遂决定启用施琅,以武力征台!

但朝中反对者甚多。

许多高级官员觉得‘海洋险远、风涛莫测、长驱制胜、难计完全’,断不可取。

且极力反对任用施琅,因为施琅原是郑成功的部下,曾经降而复叛,后又因得罪郑成功,叛而复降,忠心难料。

群臣‘以为不可遣,去必反’!

一众反对派中,明珠等少数力主‘武力撤藩,启用施琅’的人,便显得尤为突出。

明珠对形势的分析与玄烨的看法一致:“如今郑经已死,贼无渠魁,势必衰微!”

他不但支持任用施琅,在后来施琅与总督姚启圣发生意见不合,导致进军不顺时,还极力支持施琅请求专征之议。

玄烨当时已经因为施琅几次三番以‘风大不顺’为由延缓进军,颇感不快。

明珠提议:“不若以一人领兵进剿。两人同往,未免彼此掣肘,主将不能行其志,于战事不利。”

议政王大臣会议也认为此议可行。

玄烨几番思量后,最终采纳了这个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