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25章 汉儒(1 / 2)

加入书签

随着朱由校话落,暖阁内顿时陷入了安静之中。

方从哲、周嘉谟、孙如游几人也坐在那里,怔怔的看着朱由校。

都说同行是冤家。

读书人,自然也不例外。

如今,大明的读书人,总共分为两个学派,其一是占据主流的理学弟子,其二,便是势微的心学弟子。

现今是理学当政,天下的读书人大多都是理学弟子,包括那些闹着要罢考的读书人。

而今朱由校将科举文章题目规定在王阳明的传习录中,分明就是故意借此来吸引拉拢那些心学弟子来对抗理学。

方从哲几人怎么也没想到,天子竟会选择以这种方式破局。

当然,朱由校的方法,是非常奏效的,毕竟心学弟子讲究知行合一,在其他学科上的造诣,要远比那些理学弟子要强的多。

一旦依照朱由校的方法,将消息放出去的话,定然会吸引无数心学弟子前来应考,从而也就解决了罢考一事。

可是这样一来的话,势必会引起一场新的学术争论。

当然,学术争论只是表面的,其更深的层次,是政治问题,是主政的问题。

眼下,方从哲、周嘉谟几人都理学一派的人,一旦任由此次科举选出大量的心学弟子,他们自身的地位定然会受到严重的冲击。

朱由校这个破局的方法,不仅狠狠地砍了那些读书人一刀,同样也重重的砍在了方从哲等人的身上。

看着方从哲几人不说话,朱由校脸色一沉,声音有些发冷:“怎么?诸位爱卿,是不同意朕的意见吗?”

方从哲一凛,硬着头皮说道:“陛下,心学思想实在过于极端,尤其是那李贽的言论,更是异端,若是启用他们的话,恐怕会引起……”

“引起什么?”

朱由校抬手打断了方从哲的话,凝声道:“圣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就告诉我们,身为一个读书人,要学会兼容并蓄,理学也好,心学也罢,只要是能用、有用的,都要学。

诸位爱卿也是读了一辈子书了,这点儿道理不会不懂吧?”

“这……”

听到朱由校的反问,方从哲几人微微一怔,有些不知该如何回话。

很显然,朱由校说的是有道理的,而且千百年来,儒家的学者也是一直这么干的。

从古至今,儒家学者之所以能够在与其他学派斗争的时候不断的取胜,靠的就是兼容并蓄,不断的吸收他人的思想为己用,并且不断的逢迎媚上,上位者喜欢什么,他们就会拿出对应的思想。

而程朱理学,恰好也完美的继承了这一点。

因此,对于那些比较叛逆的心学,理学一派是很看不起的。

同为儒学弟子,两派可以说是水火不容,根本就做不到共存。

而今朱由校竟然让他们去兼容那些叛逆的言论,表面是让他们发扬儒学传统,可实际上却是在暗示他们改换门庭。

想到这里,方从哲几人的脸上不由露出一丝犹豫的神色。

没错,是犹豫!

对于他们这帮混迹朝堂的老油条来说,什么思想、学派,那都是扯淡,一切都是服务政治需要。

再者,理学也好,心学也罢,不换怎么换,他都是儒学,拜的也都是孔孟,无所谓的。

他们之所以犹豫,是在思量朱由校真正的态度。

陛下提出这些,到底是为了破局,还是真的借此打算提高心学的地位,才是他们最在意的。

如果朱由校只是为了单纯的破局,那么方从哲几人,也只能当场辞职了,以免日后遭到心学一派的攻击,可如果是后者的话,那么他们也同样可以毫不犹豫的改换门庭,推崇王阳明的思想。

毕竟,在此时的大明,王阳明的地位已经非常之高了,他们投过去,也没什么不可。

看到几人犹豫模样,朱由校微微一笑,随即说道:“诸卿以为,历朝历代,哪一代的儒学名声最好,成就最高?”

“这,当数汉朝儒学!!”

方从哲迟疑了一下,还是将心中真实的想法说了出来。

虽然他是程朱理学的弟子,但那只不过是为了从政需求罢了,如果非要说对比的话,汉儒无疑是历代儒家学者的巅峰。

汉朝的制度,是儒皮法骨,王霸杂用,汉儒的思想也是儒法兼容。

在那个时期的汉儒,可以说是完全领导了大汉的整体主流思想,上到天子、下到庶民,无不对汉儒的思想推崇备至。

在汉儒思想的引导下,大汉也唯一一个以强势姿态倒下的王朝。

诸朝以弱灭,独汉以强亡。

这句话,说的不仅仅是大汉的军事力量,更是那统一的汉儒思想。

可惜,到了中晚唐时期,因为政治混乱的原因,人们不讲法治开始推崇孟子的“义”,为了附和统治者的需求,儒学只好做出改变。

到了宋代,因为上头的软弱,下头自然更加没有骨头。

汉儒的以法治人、一理服人还有以牙还牙的大复仇思想,更是遭到了最为激烈的抨击,许多用于周边蛮夷的教条思想,被反加到了自己人的身上。

程朱理学自然也就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