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5章 还原笔筒,循循善诱(2 / 2)

加入书签

,江苏人氏,叫吴大澂,三十几岁才考中进士,是一位很爱国的学者。我们今天不谈这个物件值不值钱。你们仨,尤其是秋秋你,现在在香江读书,因为啥知道吗?是因为你们有福气,生在了一个能让你们读书的时代,能吃饱,穿暖。

以前啊,社会的人是分阶层的,简单讲就是三六九等,你该种地就一直种地,改做工就一直做工,世世代代相传,直到隋代,大约1300多年前,开凿大运河的那位皇帝开始了科举制度,才有了一般人出人头地的可能。在明朝,江西的有一个县,叫吉水县,就出过一千多位进士。你们不要以为进士是很容易考的。历史上从隋朝开始到清代结束,一共也就16万多人,明朝清朝两代也就五万多一点,一个县出一千多,是不是很厉害。一门三进士,隔河两都堂,五里三状元,百步两尚书,十里九布政,九子十知州的佳话现在依然传颂。为啥,传统,榜样,教养。”

“直到清朝开始,江浙读书人开始赶上,取状元的人排在前面。字写的好也是很重要的,江苏考生由于书写比较浙江考生更为工整,取状元人次超过浙江。所以今天看到这个笔筒,买下来,我希望你们仨也要学习好好学习写书法,不知道你们仨愿不愿意。”

何红叶有些意动,“爸,这个笔筒能不能送给我,我好好学习。”

“可以,不过你不能带去香江。在家里,这东西就是属于你,我先替你保管。它属于你。”

“行,我一定好好学习书法。”

“秋秋,我刚才说的榜样,你也要做到哦,吉水县一门三进士的故事就是你们的榜样,你也要给弟弟妹妹做好榜样。”

“我记住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